科大学人

‘德哥’的课,我们爱听!”

记“201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徐德刚教授



  经常听见学生说,喜欢某门课,很大程度是因为上课的老师。在湖南科技大学,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多半都认识“德哥”。

  “德哥”是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德刚教授的称呼。听上去似乎不雅,但是却表达了对他上课的热爱。在学生的眼里,“德哥”的课,生动有趣,真实鲜活,我们爱听!

  
2012年,徐德刚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省仅有两位获此殊荣。记者问及授课的秘诀,“德哥”笑着表示,“活跃课堂,走近学生,充满激情,仅此而已”。


  让课堂活跃就得实事求是

        
  
走进“德哥”的课堂,你会发现,他的课有着独特之处。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鞠躬、坐下……这样的上课礼,在徐德刚的课堂上屡见不鲜。学生倍感新鲜,也对这位老师和这门课程充满好奇。

       
  徐德刚认为,这种做法,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提醒学生上课了,集中注意力,打起精神来;第二,体现了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尊重;第三,学生坐久了,对身体不好,可以把疲惫赶走。

       
  我们知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宪法》,都是枯燥难懂的课程。可是在徐德刚的讲解下,彷佛有了魔力,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而且感觉受益匪浅。2011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位灿经常开玩笑地问,“德哥,为什么听你的课,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这其实也道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

       
  “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对于学生的发问,徐德刚底气十足,“而且我上课很少带书。”的确,一个PPT,一个保温杯,就足以贯穿他的课堂教学始终。

       
  课前准备PPT,徐德刚考虑最多的是:学生喜欢听什么?学生对哪个问题较难理解?更重要的是,还得与时事热点和教材知识点衔接起来。因此,他常常会在课前修改课件,只是为了把最新的信息带进课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从以前72课时的两门课变成现在28个理论课时的一门课,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老师的教学压力不言而喻。

       
  很多学生反映:课本里的内容,我从初中政治课就开始学习,上了六年,难道还不懂?这门课就是多余。徐德刚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很多学生其实处于一种半懂状态,“我从不回避问题,而是实事求是、理性全面地分析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这是他的讲课原则!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敢于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讲到国家安全问题时,徐德刚结合钓鱼岛事件,理性回答了“为什么不和日本打上一仗”的热点问题,平复了学生盲目的热血,从而增强了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与支持。在《宪法》课上,关于权力分类,徐德刚在说完课本上的分类方式——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权利,以及特定人的权利,抛出问题:你们觉得这种分类正确吗?为什么不是分为特定人的权利以及非特定人的权利呢?他告诫法学专业的学生:“你们以后可能是律师、法官、检察官,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用自己的思维去看问题,引导社会的公平公正。”

       
  就是这样,通过徐德刚的释疑解惑,一些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要了解学生做到平易近人

       
  “铃响上课,铃响下课”,这是一些学生对公共课老师的基本印象,一学期下来,学生连老师的名字都不记得。而“德哥”最爱与学生互动,“老师不用心去主动了解学生,学生是不会喜欢老师,更不会喜欢这门课的”。

      
   课间,徐德刚经常会走下讲台,和学生聊天,问问学生的上课感想。“哪里讲的不清楚,哪些容易搞混?”集中这些问题,下一节课上,徐德刚会耐心地再重复一遍,甚至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重新制作PPT,换个角度分析。

      
  当然,作为思想政治课老师,让理论知识贴近生活,还必须真正走进学生当中。

      
  五区107寝室,徐德刚经常光顾,他是这里的常客。当徐德刚还是法学院的老师时,每月都要去几次,在寝室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和学生谈学习生活,扯家长里短。寝室八个女生和他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如今,八个女生中,七个通过司法考试,五个成功考研。女生们为了表示感激,毕业之际亲手刺绣,裱了一副花草图送给他。徐德刚很是自豪,经常主动向来客介绍说,“老师的最大成就,就是学生的成功”。

       
  除了骄傲,徐德刚对这种“老师蹲点寝室”的做法多了一份思考——老师要主动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老师,才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好学生。由此,“领导蹲点寝室”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广开来。

       
  徐德刚虽然日常事务繁忙,却不忘关心新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有疑问才说明我教的好,不然就真的有问题了。我欢迎所有学生向我提问,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第一节课上,德哥就把他的电话、QQ、邮箱告诉了全班学生。

       
  让学生有存在感,这样上课才会更认真。徐德刚从开学起就很努力地记住每一个学生,请学生回答问题也尽可能不用花名册。一开始,被点名的学生都会一脸惊讶。慢慢地,学生体会到德哥的良苦用心后,在课上也多了一份用心,“总觉得老师对我们很上心,我不认真点都不好意思了”。

       
  对于徐德刚的平易近人,学生也用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喜爱。在课上,同学们都会早早来到教室,争着坐在前排;下课了,他们也主动找德哥聊天,讨论问题。


坚持不懈地保持教学热情

       
  “没有激情的课,学生是不爱听的。”“德哥”一直坚信这个理念。

       
  徐德刚记得,在上完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后,老师鼓励他:“你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这句话给予了他前进的动力。就这样,徐德刚坚持了二十四年如一日的激情和认真。一学期近300个课时的压力,加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书记院长的日常工作,还有博士点建设的重任,他没对任何一堂课松懈。

       
  徐德刚除了自己讲案例,也曾创新推出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堂课都随机喊两个学生上台,五分钟时间,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或是最新热点的看法。一开始,学生都比较害羞,不知道讲什么,后来逐渐习惯了,讲的也顺畅些。“除了自己,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这是任何场合都必须的!”接下来,他增加了难度,从自由发言变成了命题演讲——提前安排好主题,让学生准备一周,然后单独上台演讲。

       
  不言而喻,这个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被不少老师沿用。法学院的宋智敏老师就在自己的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这个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宋老师肯定地说。

       
  二十四年来,徐德刚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启发式、案例分析式、讨论式,都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出来,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创造了一个学生和老师都有激情的课堂。

       
  “我讲课都用中气,虽然耗体力,但会显得有气场、有激情。”徐德刚认为要让学生喜欢听课,首先老师就不能照本宣科,要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先喜欢这门课。一门课一讲就是几年,有疲倦感很正常,但是如何及时调整心态就非常关键,“我就把自己当成和学生一样,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保持年轻积极的心态,最重要!”

       
  事情往往总不能遂愿。有时候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遇到学生不听课、随意讲话的现象,徐德刚也会生气,但气的是自己,“难道是教学的方式不对?”他停了下来,休息几分钟,看着台下平静地说,“孩子们,如果你们觉得这课很无聊,你们提出来,我们换个方式重新来。”在一片鸦雀无声中,他试着和学生坦诚交流,把问题说出来。下一堂课上,依旧笑意融融,“今天这堂课,我们来说一说……”

       
  徐德刚有个保持多年的习惯,就是每天早晨照镜子时,拍拍脸,笑一笑,带着笑容出门。他说,这是他年轻的秘诀,更是他保持一天工作热情的开始。对于“德哥”这个称呼,徐德刚打趣地说,“学生们愿意叫我什么就是什么,喊‘德哥’还把我叫年轻了呢!”他知道这是同学们对他的喜爱,他也表示,只要同学们爱听,自己就会一如既往地上好课!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