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

生活的乌托邦

在1942年巴西夏季最后一个月的下旬,茨威格和妻子拥躺在床上,桌上还放着一瓶矿泉水。他们被证实服用了巴比妥。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度过漫漫长夜之后还能看到黎明初起,而我,太过心急,先走了。”一代文豪用如此决绝的方式与这个在他看来早已不复往昔的世界作别,留下的只有两段短短的遗言。

 

生逢乱世,常人苟且偷生,而作为一位热情洋溢的欧洲主义者,一个要做世界公民的人,茨威格难以忍受朋友们在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狂热的爱国者,更让他心惊的是精神故乡欧罗巴的日渐沉沦。在被流亡的八年后,他终于放弃了无谓的斗争,但是也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用了另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初衷。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悲而可叹的一生。茨威格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有时候没有之一。他敏感而极度浪漫的文笔写出的作品在文学界并不十分出众,甚至因为过于流于悬浮而显得十分狭窄。但是我只能说他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本质是还是因为他一直拥有坚定而纯粹的信仰:相信进步和发展如同日升日落一样永恒不变,相信理想与自由亘古不灭。但是战争击溃了一切。

 

我有时候在想,似乎茨威格是许多人一生的缩影,但是他被放在了一个更大的格局之中,而他的作家身份看起来又是如此不同,所以当我们谈起他时,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普通文人自我毁灭的案例来感叹几句,而忘记了他很其实就是我们大部分人: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在现实的重压之下几欲弯腰,最后变成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但是茨威格不同之处在于:在最后的潦倒之际依旧无法忘怀青年时候的信念,在万般痛苦之下选择了自裁。而我们往往还在半路便选择了妥协。

 

我很少与周围的朋友谈起过关于理想的问题,因为这个词听起来好像不仅虚无缥缈而且还有点儿犯蠢。不知何时起,理想主义者与空想家画上了等号,常常我们被告诫要做一个现实的人,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坚持理想迟早都是要被饿死的。好吧,事实是,我相信理想,并且认为在大部分时间都十分枯燥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它来调节一下气氛,或者说是,给予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我们的道路常常偏离我们的愿望,而且非常莫名其妙和没有道理,但它最终还是会把我们引向我们自己看不见的目标。”茨威格在他最后的作品《昨日的世界》里如此写道。他最后在孤寂与幻灭中死去,我们普通人无法做到像他一样取得伟大的成就,但也无须使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来表明什么,对生活失去希望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在我看来,有时候去实现理想毫无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指引我们,告诉我们,不要一味沉湎于过去而看不到未来。

上一篇:别人家的孩子 下一篇:浮生寻欢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