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学人

【科大学人】刘炳荣:“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聊起铁树雌花和果实的知识,有“植物活词典”之称的炳哥如数家珍。    唐亚慧摄于校生物园

 

  2011年1月6日晚20:30,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播出了《朽木上的稀罕物》,这期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刘炳荣副教授解密“地灵芝”的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辽宁卫视、优酷视频等媒体纷纷转播;3月下旬,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组摄制人员赶赴我校拍摄不同种类的灵芝,并专邀刘炳荣老师进行讲解,节目于5月份分上、下两期播出了近1个小时。随后,中央台、山东电视台转播了该节目。刘炳荣老师解密“地灵芝”的系列新闻在我校新闻网上发布后,点击率迄今高达三万余次,不少师生、校友纷纷留言,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敬意。湖南红网、湖南教育网等网站甚至一些校友的博客都对相关消息进行了转载。新疆、浙江、广西等地的药检部门也于近期慕名寄来各类林芝标本,请刘炳荣老师进行鉴定。9月8日,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刘炳荣老师又收获了来自科大学子的一份厚礼——被评为我校第二届“十佳魅力老师”。

  广受媒体关注、备受学生爱戴的刘炳荣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老师?他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成绩?他与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他又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带着这一系列疑问,记者几劲周折终于采访到了刘炳荣副教授,在洒满冬日暖阳的生物园,和他聊起了他三十年来一直默默奋斗在教学一线的点滴故事……

 

勤勉的拓荒者

  1982年,刘炳荣老师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我校任教,同时与几位老师着手创建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现今的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师资的引进、设备的采购,到资料库、标本室、实验室的创建,从专业课程的开设,到学科队伍的建设,刘老师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筹建生物系,省里拨下来的资金远远不够,刘老师搞野外考察和带专业实习时就一次次背回大量的植物标本,和老师们亲自制作标本。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现今我校植物标本馆占地约300平方米,有腊叶植物标本7万余份,其中蕨类植物腊叶标本馆藏量名列全国前列,另有浸制标本600余瓶,其中大型真菌在植物界颇有名气。

  在建设植物标本室的同时,刘炳荣老师看到学校靠北边有一块数十亩的荒地,觉得很适合建设成为生物专业的实践基地,于是主动请示领导,最终赢得了省教育厅资助的50万元重点项目资助金。资金到位后,刘老师就立即因地制宜,引种不同树种,在野外考察和带专业实习时也不忘带回各种珍稀植物种苗。为了保证树苗成活,刘老师把生物园当成了自己的临时居所,精心护育着这些宝贝。而今,生物园已成长为我校特色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全园占地50余亩,园内引种栽培维管植物15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80余种。作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实习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湘潭)”,校生物园每年吸引了省内外各类参观、学习及研究的人员近万人,生科院80%的相关科研项目也是依托此园完成的。

 

魅力四射的“植物活词典”

  筹备创建工作让刘炳荣老师忙碌不已,但这并未让他放弃一个教师对于教育的责任。这位对小树苗尚且充满仁爱之心的男人,在他的学生心中更有着良师益友兼慈父的完美形象。

  记者采访时,不时听到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刘炳荣老师为“炳哥”。聊起老师的课,学生们更是倍感怀念:“炳哥教我们《植物学》专业课,还开设了《中药资源学》《生态学》两门公选课。他上课从不清点人数,但他的课堂经常座无虚席,不少其它学院的学生都跑来听他的课,课后还请求老师带他们外出辨认各类植物。”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靠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这是刘炳荣老师对于教学的理解。谈及自身的教学艺术,他将之归结为三点:一、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课上会针对教材陈旧落后等缺陷,有意识地将学术界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植物辨别等经验介绍给学生们。二、注重课堂学习效率。在利用PPT授课的同时,更注重配以工整的板书,将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完整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通过边展示边板书边讲解的方法,生动、详细地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力争使学生们在边听边做笔记的同时就能消化好课堂所学的知识。三、注重实践教学。课上,会把学生们带来的植物进行详细讲解,也会把自己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新植物带到课堂上教大家辨认。课后,会应学生们的要求,带着大家在校园各个角落或是湘潭近郊认识各种植物。每年专业实习期间,都会亲自带着近百名学生到舜皇山、南岳等地进行野外实习,辨认各类植物。

  说到辨认植物,学生们悄悄告诉记者他们送给炳哥的一个外号——“植物活词典”。“我们经常带着在路边或野外采摘的各类植物找炳哥解答,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到药用价值、生长环境等,炳哥每次都像活词典般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有一次,炳哥带我们在大围山实习,为我们精彩讲解见到的各类植物时,把同去实习的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吸引过来了。”

 

如兄似父的“炳哥”

  学生们钦佩刘老师的渊博学识,更对他三十年如一日地无私关爱学生的言行感动不已。“记得有一次炳哥带我们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去南岳实习,我们请上了年纪的他坐缆车上山等我们,可炳哥一口拒绝了我们的好意。他说‘如果我们老师都坐车上去了,把你们学生丢在后面,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最终,炳哥还是一边陪着我们爬山,一边教我们辨认各类植物。”

  与刘炳荣老师共事9年并与他一起多次带学生进行野外实习的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向言词告诉记者:“学院的野外实习多是在1500多米高的深山密林中进行,为了圆满完成既定的实习任务,师生们从早上7点开始翻山越岭,边钻山边采集植物标本,一直到晚上6点多才能下山,晚上就在灯下给学生讲解,教学生辨认标本。15天左右的野外实习期内,大家时刻面对风吹日晒雨淋以及蚊虫叮咬等问题。作为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炳哥硬是一直坚持和青年师生一起爬山一同吃住,即使手上被叮咬得长了不少烂疮,也从不叫苦。学生爬山不小心崴了脚,他就立即掏钱给学生治疗。看到学生们每天在山上只能吃冷馒头当午餐,下山后他就自费请学生们改善伙食。得知一些贫困学生交完实习费后生活费没了着落,他又会立即自掏腰包接济学生。”

  熟知刘炳荣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本人的工资并不高,爱人从企业退休后工资也只有几百元一个月,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的生活过得非常简朴,但对学生他从来都很慷慨。学院的领导们告诉记者,有几次大家相约去炳哥家时,就碰到过学生们在他家吃饭的事,甚至还有辞职考研的学生在他家吃住,接受他的专业辅导。

  提到辅导学生考研取得的成绩,这位获校“2010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老教师满脸自豪:“我院考研率一直稳居全校第一,我每年辅导学生考上研究生的成绩又遥居全院第一。特别是2009年当05级生物专业2班的班主任期间,指导全班15名同学考研,最终有12名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考研录取率创全校新高。”

  成绩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刘炳荣老师对学生们长期以来的默默付出。“每年炳哥都会牺牲周末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在生科楼610教室为我们义务补课,预测考研试题。哪怕碰上像2011年元旦前后那么大的暴风雪,他仍会坚持给我们辅导三个多小时,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回家。去年炳哥成功地将中科院植物学90%的考研试题预测准了,我们考完后都兴奋地大叫大跳。成绩出来后,炳哥又会热心地帮我们联系导师,帮需要调剂的学生做好调剂工作。我们这些学生过意不去,执意要给他辛苦费,他一口就回绝了。”说起炳哥的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们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动和对老师的深深敬意。

  除了义务辅导学生考研外,刘炳荣老师还非常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就业能力,甚至利用自身的优势直接为学生们找“婆家”。据刘老师本人及所在学院领导们的估计,三十年来,刘老师通过直接为学生们推荐工作或是辅导学生考上研究生间接实现就业的学生人数估计有1000余人,这其中的很多学生都已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或者优秀的管理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学生们毕业后,总不忘给恩师寄来感谢信,不忘时时发短信问候。回校团聚时,学生们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他们的炳哥。“炳哥,我们给你开了房,今晚我们聊通宵吧!”毕业学生有着一肚子的话要和恩师聊。得知炳哥出差到自己工作所在的城市,学生们都会争着抢着接待恩师,甚至有学生开车数百公里,只为与恩师聚一聚,给恩师送上一瓶酒。

  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告诉记者,由于刘老师推荐的学生在用人单位表现都不错,现在一些老顾主来院招聘时,都会主动请刘老师推荐学生。每年,刘老师带学生去省市重点中学参加教学实习后,对方专业老师都会追着问“明年还来不来实习”,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甚至直接就和实习中学签约了。

 

恬淡的坚守人

  除了教书育人外,刘炳荣老师还有一个爱好——从事野外考察。因为常去一些林区和郊区,和当地的居民混得很熟,炳哥又被同事们戏称为“活名片”,当地居民更把他当成了自家人,每次见他去就会把身边的奇闻趣事讲给他听,请他解密。2008年,湘潭双马工业园内横空出世的“地灵芝”引起了湘潭市民的热议,湘潭电视台立即邀请了刘炳荣老师为市民解密“地灵芝”。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最终促成了中央电视台来校力邀刘老师现场揭开“地灵芝”的神秘面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熟知刘炳荣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淡泊名利,更愿意与植物、学生打交道的人,从教三十年来,他主动放弃了不少升官发财的机会。所以,对于刘老师在即将退休之龄却频频在电视节目中“抛头露面”等举动,不少熟人甚是费解,私下里问他这样做图的是什么时,刘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教育再放宽,便是一种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从另一个侧面来讲,这也是为师之本。”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三十年的辛勤耕耘和无私付出,刘炳荣老师最终收获了今天的累累硕果。

  面对成绩与赞誉,刘炳荣老师仍然“无所谓”。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刘老师告诉我们,他热爱这片土地,如同自己的家业一般坚守。家人对他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他能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专注于植物学研究。现在他正在编写第4本专著《湖南蕨类植物志》,目前已完成了60万字,很快就能面世了。说这番话时,刘老师显得很高兴,下午的阳光透过生物园内绿意蓬勃的植物洒在他的头上,晕出一圈美丽的光环……

 


相关附件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