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宝藏天团】養工坊:甘做时光里的色彩匠人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多彩非遗彰显历经时间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时代纷纭,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传统在时间的冲刷中越洗越淡,只留下些许的蛛丝马迹……但我们能看到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因热爱相聚,为热爱坚守,依旧选择做“时光里的匠人”。就这样,她们凭借着小小线索,携着那份“工匠之心”所向披靡,在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里找寻那遗落的非遗文化。

 

非遗传承,激发湖湘活力

“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面对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在新时代散发持久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21021184654_副本.jpg

▲養工坊工作室LOGO


養工坊工作室自2017年成立,由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胡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在读的王玥任指导老师,现团队由4名研究生,10名本科生组成。成立初期旨在研究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手工艺与设计,焕活湘潭本土非遗技艺。因此,養工坊工作室积极参与设计竞赛和设计项目,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工作室成员设计创新实践能力。除此,養工坊还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以现代生活为表达方式,以创新设计为器,寻求人文价值与产品创新的融合途径,携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事业。


谈起“養工坊”的名称由来,胡瑶说:“古人认为,‘羊大’为‘美’,‘養’是由‘美’的上半部分和良善的‘良’构成,寓意为追求善意之美。这是对传统文化审美哲学观的致敬”。2016年起,胡瑶便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并前往湖南邵阳和江苏南通做了持续调研。她在参加一期植物染的工作坊活动中深切感受到传统工匠文化中‘滋养’的魅力。“我们每个成员就是一个‘養分子’,聚在一起,通过时间的酝酿,不断发酵、生发,犹如一缸好的染料,逐渐转化成香醇浓郁的色彩。”養工坊的初衷就是构建一个自我滋‘養’和滋‘養’他者的场域。

 

几年里,養工坊工作室一直不忘初心、不忘来路,始终葆有对湖湘文化的满腔热忱,专注设计创新,努力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群拥有共同梦想的人汇集起来,岁月与朝暮并往,携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養工坊的成员们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取得了累累硕果。参与“海牛成果信息可视化”“第三届齐白石大学生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校园贡献设计之力;参与“韶山文创设计邀请展展馆”“湘潭市‘设计下乡’‘三下乡’”“风车坪社区墙绘”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型人才;组织“非遗进校园”“野草集快闪秀市集”“抗疫主题宣传工作”等公益美育活动,服务大众审美需求;参与赛事活动,曾获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韶山红色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助力学校赢得“优秀参展单位”称号。

 

2021年,養工坊工作室获得“芙蓉学子·榜样的力量——社会实践奖”。“领奖的时候很开心很激动,这代表几年来工作室成员一点点沉淀下来的成果得到了认可,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工作室现任负责人、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19级产品设计专业的樊雅文说到。一张张的赛事奖状是对養工坊工作室付出努力的成果的肯定与鼓励,也给足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实地调研,温情融入作品

養工坊成员们不断拓宽实践渠道,逐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如深入湘潭升平轩纸影馆进行考察学习,了解传统纸影制作工艺和表演文化,并结合当下时代特点做出创新设计。相较于教室内的学习,实际的设计项目对团队成员来说十分宝贵,能够真实了解市场、洞察用户需求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湘潭纸影是一项本地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湘潭本地有一句俗语——“不看皮影,不知礼仪”。胡瑶坚信:设计是做出来的。她带领团队多次到湘潭纸影博物馆调研并开展传承与创新项目,在光影变幻间感受其背后的匠心独具,在快节奏的日常里体会非遗文明的古老魅力,汲“養”之力,焕活湘潭本土非遗技艺。


2.jpg

▲吴氏纸影第20代传承人吴升平老先生讲述纸影里的历史典故


3.jpg

▲養工坊工作室的纸影美育产品设计


非遗走进课堂。“養分子”们感触颇深。作为团队成员,广东南兴合兴堂醒狮教练的21级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在读研究生张哲亮表示:“我不光感受到纸影制作的精美,还深刻了解了‘不看影戏,不知礼义’的精神内核。传承人吴渊老师,一生为纸影的传承和推广尽心尽力,令人钦佩。非遗是未被大众所知的宝藏,相信湘潭纸影戏会在传承的路上继续放光。”同时,她们也用实际行动为纸影传承贡献力量。工作室成员在与吴氏纸影第20代传承人吴升平老先生的交谈中了解到目前纸影的传承面临一些阻力,比如当代年轻人偏向于互联网来进行娱乐,纸影的受众越来越少。因此,養工坊工作室设计了有关纸影的美育产品,希望能通过这种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形式来推进纸影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纸影文化,向往纸影文化。


6.jpg

▲基于乳腺癌患者心理疗愈的首饰设计


7.jpg

▲抗击疫情宣传海报


做用心的设计,艺术与温情并存。在该团队的产品设计中,一款首饰引人注目——基于乳腺癌患者心理疗愈的首饰设计。这款设计以乳腺癌治疗中身体伤口愈合形状的变化为造型依据,运用PET镭射膜的机理质感进行手工制作,以可佩戴饰品的形式展现患者顽强抗疾精神和历经苦难后浴火重生的期冀。并且,養工坊团队将此设计以公益的形式定制售卖,所有盈利将直接捐给因经济困难而无法继续治疗或在治疗费用支出上有困难的乳腺癌患者。工作室期望通过此项目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与鼓励,呼吁全社会关注乳腺癌女性患者群体。饰品通过孩子的视角,客观真实地洞察母亲的病痛,表达出孩子对母亲的爱,引起对乳腺癌患者群体的关注与共情。设计以伤口造型为灵感,运用镭射材质表达伤痕美学,由伤口的视觉冲击引发反省再到产生共情,最终传递的是爱意与温情。


 

養工坊成员常常集聚在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众创空间B102工作室内,成员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各个获得的知识;每学期开展1~2次分享会,邀请专业设计师分享设计经验;定期进行项目汇报,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每周周会开展成果汇报,成员展示近期的学习成果,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团队成员牢记创作理念:勿忘初心。“所谓勿忘初心,就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養工坊的宗旨都不会变。”胡瑶说道。


養工坊团队将设计殿堂回溯乡土本源,带领成员们去寻找散落在乡间的古老文明。始终以“守时、敬人、慎思、笃行、惜物、勤劳、精进、明德”为公约,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现代生活为表达方式,以创新设计为器,让非遗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创新结合,让工匠精神和民间智慧成为我们未来设计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源和能量源。坚持做好一个“養分子”,和不同届的“養分子”一起碰撞,一起交流,一起发酵,创造无限可能。


齐心协力,凝聚团队力量

追风逐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養工坊创立至今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可前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各位成员凝聚在一起,所有的困难都能顺利地解决,也成为青春中的独家记忆。


 

面对设计难题,大家冷静分析,齐心协力破解。“没有头绪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埋头苦干,要学会集思广益。”这是团队成员、潇湘学院19级视觉传达专业的陈波铭记于心的一句话。外出活动遇到极端天气,她们群策群力,努力找寻最佳方案,总是能化险为夷。


9.jpg

▲“野草集”活动


養工坊已连续三年举行“野草集”义卖市集。义卖产品都是由成员将传统手工艺运用于创新形式的制作之中,让传统手工艺出现在年轻人生活中。也许是要考验大家,2021年的“野草集”以及后续活动都遭遇了恶劣天气,租来的风雨棚在狂风暴雨的撕扯中垮塌,成员们为保全手工艺品撤摊冒着淋湿的风险与恶劣天气斗争着……尽管义卖被迫终止,大家也并没有气馁,将义卖改为线上,同样把制作好的产品销售一空。“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这次暴风雨也为我们打开了线上销售的新思路。”樊雅文说到。


10.jpg

▲风车坪社区“亲子手作坊”活动


每一次“野草集”结束后,工作室将公益市集所得善款积极回馈于社会服务。野草集3.0后续活动養工坊团队去往风车坪社区开展“亲子手作”公益美育活动,遇到了湘潭三年一次的大雪,所幸暖心店主主动提供免费场地,将外坪换到了“公路商店”店内。通过这次的“亲子手作”,大家体会到社区居民间的温暖,在寒冬里留下传递陌生人间的温馨一幕。


▲《剑网三全景立体书·侠观》获奖作品


 

2022年8月17日,在天津泛太平洋酒店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2春季征集活动荣誉颁发盛典上,由我校養工坊工作室胡瑶老师指导,成员李扬,肖姗姗,蒋飞云,陈嘉怡同学设计的作品《剑网三全景立体书·侠观》在全国范围内荣获小红书人气奖第3名和微博人气奖第12名。


“最开始提出这个设计方案是因为我偶然刷到一个立体书视频,被其精美所震撼,所以决定也要做一本独特的立体书。并且刚好看到官网上的《剑网三》命题,因此希望在二次元背景下,去表现出对‘为国为民的侠客’的正念解读。做一本可以360°展开摆放的立体书,将《剑网3》中17个门派侠客的豪气姿态跃然展示。作品内页做镂空处理,用书框、侠客、门派图标和国潮插图来构筑,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度,展现浓厚的国风武侠场景既视感。”潇湘学院20级视觉传达设计二班李扬说道。“从开始设计到最后的提交仅有10天时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制定了紧密而完善的计划,从设计、与制作方对接打印、雕刻、装订、制作、拍摄和排版到最后的作品提交,刚好在截至当天完成。创作过程中遇到打印不合预期,我们就要重新打印,重新雕刻,直到满意为止。三十多张高克重的铜版纸下发到每位成员,通宵进行了三次雕刻,也出现了被割伤和手指青紫的情况。”

 

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获得佳绩,得益于工作室平日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的高度协作以及设计和手工雕刻各环节合理分工,这背后体现的是强大的团队精神以及对艺术饱满的热情。“当初作品刚上传小红书就获得了巨大的流量,至今也源源不断地收到大众的点赞和点评,这都是对我们的巨大认可和鼓励,我们会带上这份期望去做更多‘用心的设计’”。李扬说道。


15.jpg

▲養工坊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至今,从来没有刻意为了参加比赛而去做设计,而是注重平时的历练和好习惯的养成,成长才是终极目标,比赛结果反而没那么重要。”胡瑶谈到。樊雅文也表示:“来到工作室的伙伴的目的都很纯粹,就是因为热爱。我们也欢迎未来有更多不同专业的新鲜血液加入我们的团队,提供更多元化的想法。”在養工坊工作室度过的日夜也成为团队每位成员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面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養工坊团队将继续保持初心,果敢奔赴远方。


 

民艺在心,每一个“養分子”都把满腔热忱融入非遗传承。守一份“匠心”,在彩色里朝圣黑白,用心创作、用心表达、用心为古老文明的赓续贡献力量。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