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宝藏天团】“薪火湘传”宣讲团:让理论宣讲“潮”起来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是党的二十大给青年人的寄语。伟大新征程已经开始,青年奋进正当时,用实际行动响应二十大的号召,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湘传”理论宣讲团的青年学子们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宣讲,微视频、公开课、公交流动“课堂”,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


薪火湘传,用“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势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一群满腔热血的青年学子聚在一起,组成了“薪火湘传”理论宣讲团。“薪火湘传”取薪火相传之本义,以湘代相,增加其意为潇湘学子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宣讲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指导老师之一的钟声给出了答案,“一方面,宣讲团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们提供成长的平台。成员用学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升华对理论的认知,在多次宣讲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宣讲可以践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扩大学校及学院影响力,有助于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宣讲团自成立以来便朝着“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学校对外理论宣讲的品牌”的目标不断努力着。


“以理论立魂,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家国事,述新理论”是宣讲团的宣讲核心。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让理论宣传“动起来”“活起来”,有深度有温度更有力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理论宣传“潮”起来。宣讲团的宣讲内容聚焦于创新理论,精神谱系,核心价值,百年成就,湖湘文化,时政热点等六大方面。“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总结起来就是要增强‘四个自信’。聚焦的这些重点内容要和当地情况紧密相结合起来。比如宣讲湖湘文化时,就和文化自信进行结合。另一方面,我们的宣讲内容也要结合受众的需要和兴趣点去考虑。”宣讲团研究生团队指导老师彭立春解释道。


IMG_1783_副本.jpg

▲宣讲团全员合照


宣讲团致力于打造多位一体的宣讲大格局,积极开展校际院际联学活动,探索实践学习方式,将学习的“课堂”设到重要展览、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改革发展一线。各分团结合主题展览、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用身边事做主题组织生动宣讲“对谈”。他们将理论宣讲深入农村基层,将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落脚点,努力实现“学习一个专题、调研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公交和列车车厢也可以成为宣讲团一个流动的传播平台和推广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弘扬红色文化,营造党史学习教育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让公交车成为群众学习党史的“流动课堂”,让乘客在乘车途中了解、学习党史知识,让更多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打造理论宣讲“云”课堂,创新线上宣讲方式。宣讲团充分利用网络制作推出了一批理论宣讲微视频、公开课,把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实现“线上线下齐学,移动课堂送学”。


每一位宣讲团成员都要参加宣讲培训。钟声表示,宣讲培训是在每个月活动前一周左右展开,培训中会进行宣讲内容修改,开展集中学习指导,组织进行试宣讲,反复打磨内容等环节,以提高宣讲效果。当前,“薪火湘传”理论宣讲团组成两支实践团队完成了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特色活动并进行了五场校内宣讲,联合湘潭交发集团开展常态化宣讲——“昭潭直达车”公交微课堂活动和“两山”专列活动,与雨湖区城正街街道开展党建共建交流会探讨了合作事宜。宣讲团计划持续推进与湘潭市交发集团合作开展的“昭潭直达车”公交微课堂,前期宣讲营造良好氛围,后期将重点宣讲二十大精神。


中国精神宣讲激发爱国心,爱心志愿服务温暖乡村情

“薪火湘传花石行,莲香飘远古镇兴”,宣讲团的成员今年暑假来到了湘潭县花石镇和郴州市宜章县进行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启动仪式合照1_副本.jpg

▲启动仪式合照


宣讲团的实践团队主动结合花石镇地域特色,围绕当地湘莲产业发展的亮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湘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调研。实践团队设计了“实地观察晓实况+问卷调查听基层+代表人物寻建议”三个调研阶段。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王伟认为实地观察是三个调研阶段里难度最大的,他分析了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对当地的情况仍不够熟悉,存在许多未知问题;第二,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团队只能勉强听懂当地的方言。第三,交流对象缺少,当时正处于湘莲产业的生产季节,基层一线工作者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困难应时而生,迎难而上是宣讲团的真正作风。队员们努力打破未知,通过村民介绍、查阅资料、四处寻访来熟悉当地情况,多学多问。通过调研,团员们掌握了湘莲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具体流程、明确了产业面临具体困境。他们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与实践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帮助发展农村产业的建设性意见,为湖南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郴州市宜章县内,在唐佳海老师的带领下,由薪火相传宣讲团和青马文创工作室成员组成的实践团队在寻访邝家祖宅时无意间发现族宅上面留下了一幅飞机的图画。“据说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群时,当时的警卫员在墙壁上画下的,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21级学科思政研究生楚佳琪回忆道:“我们以此为契机进行长征文化的再创作微电影《警卫员的飞机梦》,把绘制飞机的过程用一种穿越的视角再现出来。”当地群众对于实践团队组织的这些活动关注度非常高,参与热情高涨。邝超德爷爷还亲自为他们讲解发生在祖宅的红色故事。楚佳琪衷心感谢道:“不仅如此,宜章县宣传部在得知团队文献资料调查困难后,还从档案馆调取了大量资料,帮助实践团更好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文化创作。”影片展示了新时代新青年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建功立业的深厚情怀与坚定信念。实践团队还选择当地长征文化经典素材和重大历史遗迹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拍摄“长征路上”系列短视频。视频内容包含回顾历史、感怀当下、展望未来,展示方式包含演讲、演唱、朗诵、配音、快板器乐表演等多种形式。他们切实将红色知识应用于文化创作,发掘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将又红又专的文化资源与时代发展相互结合,打造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文创精品。相关视频作品先后在“湖上青云”新闻客户端、红网时刻、教育部“青梨派”学习平台等网络平台发布,受到广大网友好评。


认真听彭立春博士宣讲的罗汉村党员_副本.jpg

▲在罗汉村宣讲


在湘潭县花石镇罗汉村,实践团队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群众互动式演讲。宣讲团研究生团长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原雅芸说道:“当问及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场的老党员都踊跃发言,印象最深刻的回答是一位老党员谈到反腐倡廉的变化,带大家一起回顾了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发展史。”此外,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陈嘉玲还介绍道:“花石镇的党员干部本身的素质比较高,所以在团队宣讲过程中参与度非常高。”针对不同群众,实践团队集思广益创新不同的互动方式。例如,面对村民的宣讲,团队会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红色电影的展播,用最亲切的接地气的语言和村民一对一地进行交流宣传。宣讲的内容涵盖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态保护、移风易俗等知识。宣讲过程注重正向引导,主动向群众传播党的“好声音”,号召群众争做花石镇乡村振兴事业的弄潮儿。


楚佳琪认为“三下乡”首先是对自己坚持不懈的正向回馈。“我感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在出发两个月前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编写剧本,提前演练,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虽然拍摄过程天气炎热,但同学们不怕高温酷暑,精益求精,反复磨戏甚至多次重拍,白天拍摄,晚上剪辑,早出晚归,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她回忆到。“我们在用自己的实践展现新时代文创的魅力。”楚佳琪表示在这次活动中锻炼了视频拍摄剪辑方面的能力,在下乡之后又结合自己的学科思政专业背景,以微电影为契机进行了关于初中道法课的教学设计,将真正实践收获的成果结合自身专业展现出来。


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三班胡卫枫这样总结自己的是三下乡历程:“首先我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熏陶。宜章是一块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这些故事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播,所以这也是我们进行视频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感受宜章,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宜章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发展中走去,我们在当地感受到了宜章人民的热情,在新的征程上宜章人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奋斗精神,为打造“四色”宜章不断努力。”他认为这次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团队的专业理论素养,还能够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自身成长,在思想意识上得到淬炼,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政治觉悟上得到历练。大学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实践团队把他们助力乡村事业发展、挖掘红色资源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带着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


青年宣讲重在躬行,理论传播势在必行

踩着炎炎夏日的尾巴,一批朝阳般的新生进入校园。在特殊时刻,为教育引导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也是为了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新环境,宣讲团决定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因此宣讲团全体成员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对待这件事。如何将理想信念深深植入到心中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宣讲将事例和理论结合起来讲,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从榜样身上进行学习,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宣讲团本科生团团长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林春妹解释道。宣讲团从“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精神”“校史校情教育”“先进典范教育”四个方面为新生展开宣讲。


在一次有关于信念的宣讲中,林春妹结合长征故事引导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是什么让他们承受着缺氧严寒、饥饿,依然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们坚信,希望一定在前方,胜利一定在前方?”林春妹望着图片上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长征战士发出疑问,使同学们思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之要义、理解“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内涵。林春妹还以钱伟长先生的爱国热情和刻苦精神为引,与同学们共同感念坚定的理想予人无限的希望与力量;解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号召同学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年轻应有“食得苦中苦”的意识,切实做到“八字真经”,争做“六有”大学生。林春妹力图用鲜活的例子将枯燥的理论和文字转换成一个个身临其境的故事,在一次次的提问和互动后,气氛愈发热烈。


7816F314C59990744AD30C2F024F73D1_副本.jpg

“昭潭直达车”公交微课堂活动


为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昭潭直达车”是个颇为大胆的、有革新性的策划方案被提出。宣讲团在详细计划后立刻着手实践了这个想法,联合湘潭交发集团开展“昭潭直达车”公交微课堂活动。在9月24日上午,14路公交车上,理论宣讲团开始了“公交车宣讲”的初尝试,开展主题为 “科大学子传薪火,交发为民守初心”的公交车宣讲活动。


身着鲜红色马甲的宣讲员别着一个“小蜜蜂”站着,活动相关工作人员有序走近,便于及时给乘客发放物资。但是由于初次经验不足,对一些地点听众带来的一些小麻烦。“比如说在14路公交车上宣讲,一是站与站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语音播报就可能会打断宣讲员的宣讲;二是车上其实噪音还蛮大的,容易喧宾夺主;三是主题内容不合适的话,乘客就提不起兴趣来;四是乘客的兴趣点也不一样,有些乘客会觉得打扰到了她们。”林春妹讲述道。所有遭遇都在印证着那一句话“万事开头难”,麻烦接二连三地出现,但宣讲团选择不断地直面挫折,在循环往复地改进和优化后力求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团员们针对每个建议反馈设计出配套的解决办法。针对站与站之间间隔地点,团员们是前踩点、试讲,在每次试讲之后会总结一下哪段路站与站之间时间较长,人流量也适合开展宣讲;然后在长途汽车站团员们用移动音响宣讲,这样后排的乘客才听得到,并且分两个场次进行宣讲,先左边区域乘客再右边区域乘客;在讲的时候,团员们会向乘客发小奖品,小奖品上面有二维码,扫二维码可以听宣讲和表演节目的音频,还可以看到内容;在宣讲的时候会增添一些人文关怀,将‘服务’融入宣讲。在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让百姓先感受到来自宣讲团的善意和贴心。


“两山”专列即“韶山—井冈山”红色铁路专线,是我校学子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广大市民的家国情怀,激励广大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活动。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内容将围绕二十大相关内容,通过很多贴近百姓的生活的党的创新理论,来用“平常话”来讲述党的好声音,传播党的好理论。为了迎接十二月份即将开始的专列宣讲,宣讲团成员已经着手准备了线上与线下预告宣传。“我们设想的最大问题可能是乘客的不理解和不配合,毕竟有些乘客更喜欢安静一些的场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是从内容方面入手,提高内容质量,讲大家真正爱听想听的东西,比如家书文化。就是考虑到这个比较轻松,也比较贴合生活,大家接受度高一些,同时也准备一些小礼品,或者是采取和乘客聊天的方式宣讲,打破我们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当然也是会给予大家安静的时间的,每一场20分钟左右。”原雅芸介绍道。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