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教授来校讲学





 

为增加广大学生对遥感技术的认识及发展前景的了解,4月29日下午,“测绘遥感信息大讲坛”第19讲于立德楼A附五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受邀来我校作以“人工智能对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影响”为主题的分享报告。副校长廖湘岳出席并主持此次报告会,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李朝奎、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与矿山环境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龙四春、中南大学教授邓敏以及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韩用顺,及我校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他是我国优秀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曾主持设计论证了我国第一颗民用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并主持研发了遥感数据地面处理系统,使该卫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廖湘岳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龚健雅,并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

 

报告会上,龚健雅指出,新时代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冲击,作为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领域,测绘遥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人工智能,龚健雅从计算机视觉对摄影测量的影响与机器学习及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两个方向进行讲解。

 

“计算机视觉与摄影测量遥感都是利用影像获取目标的位置与几何信息及属性信息。”他表示,两者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并且有许多相似的技术细节,因而在智能机器人与无人驾驶汽车上都能得到有效运用。另外,目前实时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还实现了多视角高速摄影系统、三维目标检测与跟踪、动态目标监测与跟踪。

 

在机器学习及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应用方面,龚健雅指出,机器学习能寻找某种函数,从而在数据类别之间得到正确或最佳的映射。深度卷积神经元网络的构建、大量供学习的样本、高性能计算平台则是机器学习中深度学习的支撑技术,每一处在目标检索、对象遥感图像地物分类、目标提取、变化监测等方面都得到有效运用。面对如今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龚健雅希望摄影测量能从静态走向动态,实时与计算机视觉深度融合,同时能通过遥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影像解译、信息自动提取问题。

 

会后,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老师肖巍峰受益匪浅,他认为此次报告会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很有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自信心。‘’听完龚老师的分享,我对人工智能视觉技术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往后需要我更加努力学习扩展这方面的知识。”16级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理信息二班的符少铭说道。

     

新闻链接:

 

龚健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现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现任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秘书长,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学会会长。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发表论文500多篇。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