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学人

【青年风采】傅志强:“我更喜欢做有挑战的事”



 

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灯亮了一整夜。实验室内,傅志强的身影穿梭在一个个机床间;而室外,是零下5摄氏度的科大,寒风凛冽,冰雹打在窗户上格外刺耳,傅志强裹紧了他的棉大衣,轻轻哈了一口气之后预备着通宵的战斗。这是去年一月份的场景,当时由他主持的省级项目《单颗金刚石磨粒磨削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的磨粒磨损特征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正在进行单颗磨粒的正交实验,对于24个小时不间断的80组实验,他直言“很爽,很充实。”

 

而这不过是傅志强无数个黑夜的缩影。“我从考研那段时间起就习惯了早上四点多起床去阳台拿着手电筒看书,现在我还是保留了这个习惯。那段时间很磨炼意志,所以通宵做实验的时候并不会感觉很疲倦。”他笑着说道。这种习惯与执着,让15级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傅志强在三年的研究生阶段中斩获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奖项达1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7项,发表论文3篇。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相比于平静的生活,我更喜欢做有挑战的事。”傅志强以这句话为信条,在众多考研选项中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一条:跨专业研究。在做好本学科领域的前提下,傅志强以亲身经历证实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可能性与前瞻性,实现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

 

20165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期间,傅志强组建了我校第一个以新能源为研究方向的学生科研团队。他们研制的家用追踪风力与太阳能联合发电装置,可根据太阳光角度与风力大小自动调节方向,独特的构思让作品突出重围,得到了评委的青睐。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对交流信号的处理问题却成了困扰傅志强的一大难题,虽在机械工程方面尚且精通,但对于电学他仍是个“门外汉”。

 

在跨专业研究那段手足无措的日子里,傅志强的书桌上摆满了数电模电、自动控制理论等与硬件电路有关的参考书,书角被翻出了褶皱,红笔划过的地方力透纸背。那段时间的刻苦钻研,让他一跃登上2016年图书馆研究生借阅量榜首,开始摆脱电学门外汉的状态。“用来控制的管子是在学校外面的五金店买的,底板是用床上书桌改造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家用追踪风力与太阳能联合发电装置见证着傅志强将自己所学的力学与电学融会贯通,也为他斩获了“荣威新能源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但傅志强仍不满足。“今天人类做的大部分工作是重复性的,是基于一个有限领域的,是基于可以客观思考、甚至穷举的,那么这些工作在未来十年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李开复的一段演讲激发了傅志强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壮志。“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可以取代人类,降低人类负担,提高生产效益,并且能够普及大众。”提到人工智能,傅志强眼前一亮,激动地说道:“如果我读博,我就跨专业,在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这方面下功夫。”

 

虽是工科男,傅志强同样追求文科生的浪漫与柔情。在“520”(即520日)当天,他利用数学工具MatlabAnsys为女朋友制造了浪漫的告白;科研之余,他把图书馆当作他的“后花园”,“我喜欢毕淑敏的温暖、席慕蓉的浪漫和迟子建的坚强。”他认为文学能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持续创新的活力。

 

“图书馆和实验室是我追逐梦想的起点,科技创新是我挥洒青春的舞台。”站在青春之歌选拔的舞台上,傅志强从容而立,用不断接受挑战的决心向台下师生深情讲述,攥着演讲稿的手上还残留着实验室的机油印。从Aeolus-智慧型风力和太阳能联合发电装置的研发到省级、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傅志强一直坚信着这句话并不断将其实现,同时不断扩展他的科研舞台,在不同领域大施拳脚。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