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学人

种植创意的园丁——记商学院广告系青年教师曹佳骊

 

  去年12月12日开始,我校商学院学生的原创校园生活漫画“豆沙包”系列作品在网上发布受热捧后,目前其在天涯社区的点击率已达11万。今年3月底4月初,《中国教育报》、CCTV-13《新闻直播间》、新华网、《长沙晚报》、湖南教育网、湘潭电视台等媒体也先后对“豆沙包”漫画进行了详细报道。

  “豆沙包”火了,几位漫画创作者因此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但他们的指导老师、在媒体面前力推主创学生的曹佳骊却仍在默默指导学生创作新的漫画。

  曹佳骊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她是如何指导学生“蒸出”了一笼笼广受欢迎的“豆沙包”呢?怀着这份好奇,记者拨通了曹老师的电话。按约定时间来到曹老师办公室时,记者却只见一群学生模样的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探讨着什么。曹老师在哪里?原来,被学生围在中间冲我们微笑的那个女生就是她。曹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即将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大赛”及“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学生,刚才自己正在指导大家修改参赛作品。

  与曹老师深入交流后,记者发现,在她的指导下,除了“豆沙包”原创漫画风靡外,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设计大赛上也是成果喜人:仅2007年至2009年,她指导的平面广告、网络广告作品就15次获国家级奖励,37次获省级以上奖励。难怪学院领导和同事都笑言她是“获奖专业大户”,中国广告网校园频道也将她列为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名师,予以专栏介绍。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去年,年仅三十出头的曹老师就一次性评上了副教授,并荣登校级“教学优良榜”。

  荣誉的耀眼光环背后必有艰辛的付出。是什么信念让曹佳骊这个执教才十年的青年教师如此甘于付出,赢得官方与民间的双重认可呢?曹老师将之归结为自己对广告专业、对广告教学的逐步认识与理解----广告的产生是一个种植创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创意。同样,培养学生的每一个环节,也需要不同的创意。教者教学出创意,学生设计的广告作品才可能有创意,才可能出成果。

兴趣----创意的种子

  2001年,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曹佳骊被商学院引入广告系,并送到其它高校进修广告学。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和对广告专业的热爱,曹老师很快就掌握了广告学的专业知识,迅速成长为商学院广告系首批从事广告设计方向教学的专任教师。

  刚回校任教,学生就给了曹老师一个“下马威”。“曹老师,我连广告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学广告?”“曹老师,我想转专业……”听到此类话语后,曹老师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提高学生对广告学专业的兴趣,课堂上,曹老师开始注重从基础的知识教起,让底子薄的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广告和广告前景。她还特别注重将兴趣与教学相结合,把很多时尚、有趣又实用的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上Photoshop修图课时,曹老师就把朋友请她帮忙P的图引入课堂,以此图为例,教学生如何修皮肤,如何遮斑,如何瘦脸,如何把眼睛变大,如何化妆。看到学生喜欢收集有趣的QQ表情,曹老师在上flash课时,就利用QQ表情给学生讲解最简单的动画效果如何制作QQ表情图,并使之左右摇晃,或者上下跳动。从P图和制作QQ表情开始,学生们很快就喜欢上了曹老师的课,喜欢上了广告学。学生们还把课后自制的QQ表情放在群里互评,将好的QQ表情推广运用开来。

  为了让学生把这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保持下去,曹老师没少花心思、费功夫。课堂上,她一方面让学生欣赏权威性人士最新的广告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把高年级学生设计的优秀广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鼓励学生动手设计网络广告作品,并分批逐一指导,还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做成广告展,一批富有创意的作品得到了相关媒体、领导、学生的高度评价。学生的创作热情由此空前高涨,设计出来的优秀作品甚至远远超出了曹老师当初的期望值。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最大化、设计出高水平的广告作品,成了此时曹老师思考的重点。参赛、竞标,让学生好的创意由此转变成产品,应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为此,曹老师一方面通过网络等媒介为学生收集专业设计大赛和竞标活动的信息,鼓励、指导学生参赛,一方面努力挖掘有潜能的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其参赛。

  刘泊洋是曹老师班上挂科较多、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曹老师发现他在电脑软件操作方面的优势后,立即找他谈心,鼓励他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曹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关心下,刘泊洋恶补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在广告方面的素养。为了弥补刘泊洋在设计部分的弱势,曹老师还特意找了一个擅长设计的学生和他组队参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泊洋最终获得了该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现在,刘泊洋已成为腾讯的网络设计人员,并担任flash讲师一职。

  06级的穆超同学手绘功底非常好,在广告设计方面极富天赋,但他的作品仅定位于自我欣赏。“艺术是为自己而设计,广告是为他人而设计。”曹老师在鼓励穆超参加各类比赛的同时,仍不忘时时这样告诫他。指导穆超参赛期间,一向与学生打成一片、被学生称作“果果”的曹老师对他却“百般刁难”。在曹老师的接连“打击”下,穆超的专业知识越来越牢固,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最终成功摘得2008-2009年度“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金奖”,并获2008年度“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吉祥物设计征集活动”夺标大奖。

实践----创意的沃土

  在学院以“创新”为特征、以“应用”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下,加上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曹佳骊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广告学是一门既需要创意又需要实践的专业,并一直探索着两者结合的最佳模式。通过反复调查分析与论证,她大胆向学院提出了创建模拟广告公司的设想,希望将其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

  2008年2月,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曹老师成立了独家广告设计工作室致远工作室,吸收06和07级广告专业学生为第一批成员,并担任其指导老师。

  致远工作室成立不久,正赶上国家出台“限塑令”。曹老师当即决定研发自主品牌环保袋,将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相结合。从去布市采购原料、剪裁、缝纫,到设计创意、销售等,曹老师都全程参与。纯手工制作的创意环保袋前后分三批推出,从最初的无主题,发展到第二批形成传统的中国红系列,到第三批每个环保袋都有主题、有情节、成系列,创意成分不断加强。

  2010年10月,第二批以08级广告专业为主的学生加入了致远工作室。在总结分析上一届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本届成员的兴趣和特长,曹老师最终确定走低成本、高创意的动漫产品开发之路,并为学生指明了漫画绘画的方向原创,原味,源自校园,明确了产品宣传策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发布作品。

  同年11月,隶属于致远工作室的“豆沙包”漫画创意小组成立。12月12日,署名为“豆沙包”、以我校为背景的系列原创漫画《阿空和豆芽菜》开始在天涯社区、人人网等网站推出。这组原创漫画紧贴社会热点、反映校园生活,生动、幽默,“三无”形象(无五官、无表情、无衣服)的创作更是打破了一般漫画对人物神态和情感强设定的传统,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漫画一经发布就受到了广大网友以及各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随着“豆沙包”的走红,粉丝们对漫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弥补成员们美术功底不足的缺点,曹老师又开始对他们进行photoshop、flash等专业软件的指导,让“豆沙包”形象渐趋成熟、完整,内容上则指导他们尽力“把生活的感悟画出来”。

  对于“豆沙包”漫画的后期运作,曹老师思路清晰明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豆沙包’与市场接轨,通过开发周边产品如公仔、卡通玩具等,把它做成校园系列的文化产业。”

  谈及工作以来取得的系列成绩,曹老师对学院的栽培与大力支持感激不尽,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曹老师信心满满,但一提到家人特别是宝贝女儿诺诺,曹老师则满脸愧疚。平日为了帮学生收集参赛资料,网上指导学生,曹老师不得不关上书房门来工作,才1岁多的女儿只能不断拍门找妈妈。在参赛作品及“豆沙包”漫画创作期间,致远工作室门口总是等着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曹老师不得不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以办公室为家,认真为每一位学生指导作品,见证他们创作、成长的全过程。

  闲聊中,曹老师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绿萝,“因为它灵动且有生命力,你不仅可以看到它每一天的努力,而且它的生长方向永远出其不意,给人惊喜。”

  期待灵动、努力如绿萝般的曹佳骊老师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相关附件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