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归大海 率我本真——记90届校友傅舒斌
傅舒斌,湖南邵阳人,1990年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长沙晚报集团《学生·家长·社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晚报文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所著《白天黑夜》为湖南师大、长沙理工大学写作课参考教材,《闻香识女人》为国内96年和97年畅销书,2009年在台湾再版,受到普遍欢迎。所撰写的电视专题片《长沙大变迁》为长沙市建党80周年献礼片;2004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期刊《学生·家长·社会》杂志,目前发行50多万份,2009年被评为“湖南十佳期刊”。
因业绩突出,傅舒斌校友2004年度获得了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奖励基金;2003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分别获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嘉奖、市政府三等功;2007年度被评为第三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2008年又进入长沙市第二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之列;2009年荣膺“长沙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9年底被中国记协、中国晚协聘为其所主管主办的《晚报文萃》杂志社长兼总编辑,中央级报刊落户湖南,这尚属首次。
瘦瘦的身材,中等的个头,一身休闲打扮,鼻梁上架着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深邃的眼睛,他就是我校90届校友傅舒斌。一见面,他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亲切的笑容,随和的谈吐,如同自家兄长一般。初见这位颇有名气的作家校友,我们一下子便从拘谨中解脱。
“别急,慢慢来。”见我们急忙掏着纸和笔,他不紧不慢地说。
采访之前,我们查阅了很多有关傅舒斌的资料,对于眼前这位师长可谓倍感钦佩:他是如何从一个舞文弄墨的文学青年到坐上省直机关的宝座?又是如何弃之而去转做杂志编辑?又如何白手起家,在四年内将一本杂志办成了发行量达50万份的中国第一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期刊、如今又成为两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毕业20年,傅舒斌始终记得离校时班主任留给他的话:鱼儿终于归大海了!如今,这条当年游弋在母校的长河中的鱼儿早已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海洋。
鱼水相依 博观约取
饮其水而思其源。谈及与文学结缘一事,傅舒斌说,“我从小就喜爱文学,想当作家。”在他小时候,当其他同龄的孩子们还在嬉戏打闹之时,他便已捧起了各类小人书,每次上县城都会流连于书摊而忘返。从小人书到连环画,从国内小说到国外名著,文学于他来说渐渐地已如同水对于鱼来说那样重要和密不可分。傅舒斌开始沉浸在文学的长河中,并逐渐开始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绪。
1986年,经历过高考的傅舒斌毅然选择了中文专业,踏上了湘潭师范学院这片热土,成为了我校首届本科中文系学生。“那时政治、金融方面的专业比较火,但我不喜欢,我只喜欢中文,填志愿的时候没做过其他的打算。”因为热衷,所以执着;因为喜爱,所以坚守。
聊起当年的母校,傅舒斌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片黄土地师生们笑称的“黄土高坡”。但艰苦的环境并未浇灭傅舒斌他们这群热血青年心中对文学的热情没有条件,那么就自己创造条件!那时的中文系有四个班,每个班都创办了自己的文学社。每个月,各个文学社都要出一本刊物。稿件从何而来?自己写,都是学文学的,写作热情都很高,写作氛围尤为好。没有电脑、没有打印设备怎么办?那就自己刻字自己印!“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见过油印这种原始的印刷术,那是用铁笔在蜡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写出来的啊!能想象刻出一整本刊物的文章需要多大的功夫吗?”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能够坚持所爱固然可贵,而在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愈发坚定执着则更加可敬。“有兴趣就感觉不到苦,写东西是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用文字表达心境,不断创作,不断提升。”这便是傅舒斌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一直所坚信的。
对文学的强烈兴趣促使傅舒斌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阅读,思考,写作,提升循环往复却乐此不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期的文学积累和沉淀使他大学四年中在省、市级各类报刊上发文60余篇,成为当时我省发文最多的一名大中专毕业生,他的投稿命中率有时甚至高过一些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征文比赛上,他的作品也总能受到评委的亲睐,获奖甚多。优秀的表现使他顺利地加入湘潭市作家协会,成为当时其中唯一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会员。
谈及这些,傅舒斌十分感激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在他看来,大学是一个人学习和写作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在课堂宽松、时间自由的环境中,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思维方式等能够得以不断锻炼,而后基本成型,这些都是能够影响一生的。因而在这四年中,他从未敢浪费一寸光阴,而是近乎痴狂地追寻着自己的文学梦。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交自己喜欢交的人,写自己喜欢写的文字,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这是傅舒斌在他的腾讯微博中的签名。他的淡泊,源于他忠于自己的个性,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从不委曲求全,这便是文人的清高,而他的个性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份清高。
毕业后的傅舒斌,档案被邵阳市教委选出,于是他就到市教委办公室做起了文秘。两年后又被借调到湖南省教委民教处,负责文秘和外宣工作。两份工作都是让成千上万人垂涎的铁饭碗,但在当时的傅舒斌看来,总觉得与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大相径庭。鱼儿既已归大海,就要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自由游弋,不断汲取营养,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文学梦。
1994年,傅舒斌毅然离开了令人眼热的省直机关,只身跑到长沙晚报社办副刊,他说这是一个使个人兴趣与特长充分发挥的相对理想的平台;2004年,他在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没有分文投入的前提下,告别“皇粮”,筹资创办《学生·家长·社会》杂志社,而这份杂志在2007年便开始实现盈利,短短四年,便成了发行量达50万份的中国第一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期刊,不禁令业界内外侧目。突出的成就彰显实力,这一优秀成果也最终促成了《晚报文萃》杂志落户长沙晚报,傅舒斌自然成了该杂志社社长和总编辑的不二人选。
对于一己所好,傅舒斌是实实在在地传承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了得难”的湖湘精神。他是一位实干家,只用行动说话,这一点在杂志的编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杂志的风格定位、栏目设计,还是内容策划、审稿校对,乃至版式设计……事无巨细,他都一一主导,唯恐美中不足。他很少在2点以前睡觉,却常常在办公室看书、写作,找人聊工作。在编辑的业务培训方面,他也毫不放松,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讨论,并且制订了一整套杜绝差错、提高质量的制度。“我自己审阅的文章要是出现问题,那惩罚是要加倍的!”他说道,微笑的神情中溢出一种认真和严肃。每个月五本杂志,每期刊物从组稿到审稿,他都是孜孜不倦、一字一句反复斟酌,办公室的灯时常彻夜通明,一期期杂志的导向和内容质量就是这么保证下来的。
“我只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随性的人不少,但能一直坚守自己的阵地、始终保持这份随性却难,在这个灯红酒绿、五花八门的社会一路走来,傅舒斌最好的朋友、最忠实的伴侣、最不可侵犯的坚持,唯有文字而已,对于荣誉、利益乃至生计,他只是笑笑,他说,“我从来不认为那些是一些值得人孜孜以求的东西。”然而,实力是最好的语言。每当长沙晚报集团要推举人员参与各类相关奖项的评选,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这位功臣,而他却笑称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就被推上去了。长沙晚报社的社长对他的文章也尤为钟爱,因而许多大稿都钦点他执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就这么埋首于文字的世界中,累并快乐着,其他琐事,任由世人品评。
白鹭立雪 聪者观雪 智者见白
“文学不仅仅只是文学,事实上,文学和其它许多领域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关于自己的经历,傅舒斌如是总结。是的,他有着圆融的思想,有着独到的眼光,在2009年获得“长沙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时,有媒体称他为“勇敢无畏的拓荒者”。了解他经历的人不难发现,他是有着敢为人先的魄力的,他从来不忌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独辟蹊径似乎就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他是一位有着非凡决策能力的智者,不论是当初做广告策划,还是后来创办教育期刊,他总能发掘市场中存在的空白,出奇制胜。
《学生·家长·社会》创下了“全国第一”第一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期刊,它的成功是被公众所认可了的,而这本杂志创刊之前的故事更是令人钦叹。起初,傅舒斌是想着做一份家长杂志的,一番市场调查后,他发现当时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已经初现端倪,而国内在与此相关的教育刊物方面却存在盲点,出于一个传媒人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于一个杂志社决策者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最终把杂志定位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期刊,而这与同年中央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的文件不谋而合,其前瞻性可见一斑。
傅舒斌骨子里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文学始终是他的凭寄,至今为止,他的人生经历看似都在和文字打交道。其实,在创办杂志之前,他还做过餐饮广告的策划与营销,而且在业界还做得相当有名气,长沙的十大金牌酒楼都曾是他的合作对象。当时餐饮业广告在国内还很不发达,只在成都、广州、北京等地有所发展,湖南是一块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处女地,傅舒斌则是这个领域的带头人,一个文人缔造的餐饮业广告传奇也源于他圆融的思想和探索精神,他对市场的分析开创了湖南餐饮业广告的新局面。
有生命力的理想决不能像钟表一样,精确计算它的每一秒钟。这是泰戈尔眼中的追求,而在眼前的人身上,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是有生命力的理想,还有有生命力的文学。他一路与文字作伴,眼光却不限于文学的范畴,他对报刊市场的变化十分敏感,常说要把杂志办到市场中去,市场认可了杂志,杂志也就有战无不胜的生命力。他说:“人要有感恩之心,回顾来时的路,有太多值得我感谢的,我热爱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我喜欢一直生活在感动之中。”
琴以不鼓为妙,棋以不着为高。示朴藏拙,古之至人。傅舒斌似乎能够让与他交谈的人感受到他的至情至性,褪去头顶上的众多光环,他似乎只是一个聊起女儿来满脸自豪的父亲,回忆起学生时代来满怀感恩的校友,谈起在校学弟学妹们时一位平易近人的学长,还是一位真诚祝福后辈的朋友。出门时,他笑着说:“你们不要叫我老师,我算不得真正的老师,母校发展很快,希望你们在学校珍惜现在的条件,学有所成。”
走出长沙晚报大厦,细细密密的春雨已停,我们在内心品味着采访的收获,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呈现出这样的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前进,迂回,转弯,但最后总能汇入气吞日月的浩瀚大海。
相关附件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