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讲台 学生的舞台——记我校89级校友欧阳文风教授
走进中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4级的《文学原理》课堂,你总会看到120位学生模样的“老师”和一位老师模样的“学生”正在热烈地讨论着问题。这位“多余”的“学生”,正是文学院的欧阳文风教授。
交流触发灵感 互动产生创新
欧阳老师自2004年7月调进中南大学文学院后,就担任起了中文系03级《文学原理》课的教学任务,但是,大半个学期下来,欧阳老师发现自己却是在做“无用功”:《文学原理》是一门纯理论课,老师讲起来特别费劲儿,备课时必须把每个知识点啃得透透的,而且还要找很多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尽管这样,学生们听下来还是一头雾水。
这下可急坏了欧阳老师,“学生学不懂,绝对不仅仅是课程理论性太强的问题,是自己没讲好。”因此,他一方面更加广泛地搜集资料,深入理解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从浩瀚的文学史中精挑出最适合、大家最熟知的作品作为例子。
欧阳老师介绍说,那段时间他备课投入特别多,甚至每天睡觉前总要在脑海里过一遍第二天上课的内容,上课前的每个晚上几乎都是在对知识的咀嚼领悟中慢慢睡去的。另一方面,欧阳老师一下课便泡在学生中间做调查,“懂了吗?”“哪里没懂?”“那这样讲行不行”…… 类似的问题,03级大部分同学都被问过了不知多少遍。
有学生提议不要写板书,要做课件,做漂亮的那种,欧阳老师当时家还没搬来长沙,手里没有电脑,但依然克服困难把教学内容做成了课件;有学生说光看文字太枯燥,课件应该丰富多样一点,欧阳老师便到处找电影声像资料……
到了第二个学期,欧阳老师让03级的同学就《文学原理》的教学问题写了一份课程论文,想听听学生对这门课有什么意见。没想到,同学们都以很高的积极性参与进来,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欧阳老师心里一亮,一个很有新意的教学创意立刻在脑海里开始酝酿……
“把舞台交给学生,
我只负责打聚光灯”
在教学活动中,主角应该是学生,然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却倒置了本末,把课堂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倒成了看戏的观众。
欧阳老师意识到了这个教学中的认识误区,觉得必须让学生自己来“唱戏”,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教学并思考问题。于是,在中文系04级第一堂《文学原理》课上,欧阳老师就向同学们提出了他的教学改革思路。
中文系04级共4个班,120名同学,他们被欧阳老师每10人分为一组,每班3个小组,各组有负责的组长和副组长,这些小组便是上课时的老师。
每一堂课前,由每两个班编号相同的小组负责准备和制作上课内容的课件。上课时,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讲授。两个小组准备同一个内容,既相互有了对比,也可以弥补被忽略了的内容,而且很多时候,两个小组对待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时候,全部同学都有机会参与一场“百家争鸣”式的讨论。
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欧阳老师就成了导演,他或评点,或补充,或总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情况和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欧阳老师都会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面对同学们消化不了的知识难点或同学们提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欧阳老师最后总是高屋建瓴地结合作品、融合自己对文学对人生的感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
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给了学生,万一时间浪费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那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困扰着欧阳老师,但事实证明了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讲课是一个吃进“草”挤出“奶”的过程,学生要想上台把问题讲清楚,首先要自己把问题弄得更清楚。因此每个小组在准备自己的内容时,都免不了有一个全组成员对教材进行认真阅读和讨论的过程,而且,每个小组在课件里总会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也都要建立在对教材的充分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
欧阳老师这一方法果真是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不仅在准备课件时精钻细研,提出很多有深度的问题,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各种各样的资料来丰富课件内容。各种音乐、视频、FLASH、图片等都被同学们应用到课件中,本来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起来,昔日沉闷的课堂,更是成了同学们真正意义上的“舞台”: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讨论积极,观点多样。
有同学这样说:“上欧阳老师的课,回答问题得靠抢啊!”
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在听了欧阳老师一堂课后,也赞赏有加地说:“你这种上课方式值得推广。”
创新的背后:只因真情在
欧阳老师每天下课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短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邮件。每天数十条的短信和几十封邮件都是他的学生发的,内容从上课到学习到谈心,无所不包。如有学生发短信说:“欧阳老师,挺喜欢听您讲课的,特生动形象,尤其是举的例子恰倒好处!每每听完后都意犹未尽,从中学到了许多!”“欧阳老师,我实在很敬佩您,您能把《文学原理》这么理论化的课程讲得那么生动,让学生乐于接受、喜于接受。”还有学生把自己的人生困惑、情感挫折、出身经历都和欧阳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同学们都觉得“欧阳老师最和蔼可亲,最真挚,也最有意思”。
欧阳老师说:“学生对我有一种信任感,那是做老师最大的成就,但也是一种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作为一个老师,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良知是最不可缺少的。”
对于来信,无论是学习疑惑还是生活困惑,欧阳老师都会一丝不苟地回复,“和学生交流,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老师才能‘对症下药’,自然也就能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与学生之间的“超师生”关系,是欧阳老师创新教学成功的原因之一。关于创新,欧阳老师有自己的理解:“所谓创新,说起来很大,其实又很简单,如果每个人能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尤其是去做好那些一般人不屑于做的小事情,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业绩也就包涵在其中了。比如教学,做好课件是小事情,和学生交流是小事情,讲好每个细节是小事情,批改作业是小事情……你如果花心思把这些小事情做好了,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欧阳文风简介:
我校中文系93届毕业生,博士后,教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出版著作2部,参著4部,教材(副主编)1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多次获省市级奖励。
相关附件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