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党代会视点】用“三个持续提升”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以“三个全面转型”“五个更加聚焦”“三个持续提升”为内涵的“353”战略。这里的“三个持续提升”是指持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贡献力,持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新征程,我们必须把是否有利于“三个持续提升”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到三个必须。


一是必须正确把握“三个持续提升”的逻辑关系。1992 1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平息了由改革政策姓“资”姓“社”问题引发的思想纷争,坚定了人民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是邓小平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提出的总纲领式标准。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四个有利于”标准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出发,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有利于”标准,把是否有利于“三个持续提升”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持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贡献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在高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评判我们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是否有利于持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评判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是否有利于持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评判我们一切工作得失的重要内容,是首要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二是必须正确把握“三个持续提升”的主要着力点。是否有利于“三个持续提升”的标准是具体的、现实的。我们要积极拓展资源环境和教师教育等传统学科的服务领域,大力强化智能制造、新经济与服务等学科领域的应用水平和供给能力,加大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力度,在打造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学科专业上下功夫。我们要实施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青年英才引培计划,加大优秀青年博士队伍建设力度,持续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力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实现新突破。我们要聚焦智能制造海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领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南重点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上产生一流学术成果。我们要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地位,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们要关心关爱教职工,统筹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畅通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发展通道,建立青年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稳步提升教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让教职工实现更好的发展,让校园成为更美的家园。我们要加大各类人才、项目、平台、成果、奖项等内涵建设和对外推介力度,努力在主要可比指标、考核结论或评价结果上进位争先、走在前列,持续提升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讲述好科大故事、传播好科大声音、塑造好科大形象。


三是必须把“三个持续提升”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有利于“三个持续提升”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衡量学校各项工作的共同标准、根本标准,是普遍适用的,但它不能取代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我们要时刻拷问自己, “三个持续提升”是否已经转化为各项工作的日常标准,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是否与“三个持续提升”相抵触。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是否用宏观战略眼光分析问题,是否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是否注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是否注意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协调,是否注意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的发展观,是否通过制定惠民生、得民心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改革主体作用,激发师生员工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热情。

躬逢盛世、置身伟业。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要把是否有利于“三个持续提升”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奋力开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新征程,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