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科大

【光明日报】读书为乡亲们建起“精神防护林”


 

21日,在湖南省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农家书屋,正在放寒假的孩子们围坐在夏昭炎身边,有的写作业,有的津津有味地看书。这样的场景,在谭家垅村已经出现了十多年。

    2004年,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夏昭炎罹患胃癌,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手术后同老伴杨莲金回到家乡谭家垅村。以前村里娱乐活动少,家家户户打牌,经常为此闹纠纷。夏昭炎看在眼里,心里开始琢磨。

    夏家祖堂旁有几间老屋,他设法买了下来,找来泥瓦匠,盖瓦补墙,很快修整好了一间房间。夏昭炎叫上老伴杨莲金,把家里的报纸、书籍搬过去,还搬来一些小凳子。


    “明天请大家去老屋里看看书报。”夏昭炎夫妇走近乡亲们的牌桌,诚恳发出邀请。第二天,乡亲们陆陆续续走进书屋,夏昭炎数了数:“来了快20个了。”

    他继续整饬老屋,搭建起风雨棚。从此,高桥文化活动中心诞生了。夏昭炎邀请村民夏春初一同管理,又争取到县里支持,开设了正规的农家书屋,物色了村民张玉英做图书管理志愿者。


    夏昭炎夫妇组织村民成立了文艺队、体育队,教村民练习医疗保健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杨莲金是湘潭市卫生局的退休职工,夏昭炎鼓励她当老师开课堂,讲老年保健知识,一开课就受到远近村民的追捧。

    夏昭炎最关心的还是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而且多半是跟着爷爷奶奶在牌桌边长大,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

    “读书能改变命运,知识能让人进步。”夏昭炎特别看重这个农家书屋,常常自掏腰包添置新书。他还向自己的学生要书,出版社的学生、北京的学生、县里的领导,都为这个农家书屋作过贡献。如今书屋里的书多达7000余册。

   
夏昭炎还和老伴商量着办起了少儿假期学校,夏昭炎亲自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夏昭炎东奔西走,动员镇里学校的一批老师前来支教。

    来上学的孩子们越来越多,甚至有相隔几个村庄的家长每天骑着摩托车把自己孩子送过来。

    看到一些寒门学子上学不易,夏昭炎设立高桥奖学基金。他把自己这些年获得“书香家庭”“感动株洲十大人物”等奖项的奖金全捐了出来。几年来,基金已经奖励了15名学生,其中研究生4名。一位受助大学生特意写信给夏昭炎:“钱虽不多,对我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教授对我们的一种精神传承。”


    为方便其他村的孩子看书、借书,夏昭炎选择在临近村居民较集中、有热心人愿意帮助管理并可无偿提供场地的地点陆续开办了5个分点,图书每年轮换一次,以发挥最大的效益。有人幽默地称之为“书屋下蛋”,下了个“五黄蛋”。

    受此启发,攸县启动门前“三小”工程,决定两年内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农村屋场建成500个左右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三小”示范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喜兰说:“过去我们的点止步在村部,服务老百姓便利化这一块,我觉得‘三小’示范点可以起到延伸作用,真正打通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应当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城里有文化,乡村也要有。”十几年来,夏昭炎回到乡下做回“农夫”,他不种庄稼“种文化”,为乡亲们耕种出一片“文化田”。他说:“农民种菜丰收很高兴、粮食丰收很高兴,我看到读书人越来越多、读书风气越来越浓,我也很高兴。”

新闻链接:《光明日报》09版:文化新闻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2/05/nw.D110000gmrb_20180205_3-09.htm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