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加大创新投入,让企业走到创新“前台”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部,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如何在“腰部”充分发力,促进湖南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能否促进湖南创新发展?近日,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在湖南科技大学举行《2017湖南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成果发布暨《创新论坛》圆桌会议。
《报告》以“长江经济带与湖南创新发展”为主题,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绩效四个方面描述了湖南过去一年中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发展状况,并发布了14个市州创新能力排行榜。同时,与会专家还分析了湖南推进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湖南创新发展的对策等相关内容。
■记者 黄京 见习记者 陈舒仪 实习生 张娜 通讯员 滕茜茜
【背景】
三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推进创新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成效显著:创新驱动迈出新步伐,主动融入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加快,开发开放平台更加坚实,构建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湖南省著名经济学家、战略咨询专家、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田银华教授指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内外连通、内部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我省产业体系比较完整,行业分布广,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计算机软件、农业科技服务等产业竞争力突出;三是湖南具有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基础教育享誉省外,高等教育质量较高,人才智力资源丰富,文化科教优势明显。
“当今世界各国不能再单纯依靠国内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和投资冲动来获取国家竞争优势,而需依靠创新驱动来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田银华教授表示,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且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省市创新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省市发力。”
田银华教授认为,我省已经具备较好的综合创新能力。“2017年中国进入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2位,湖南在全国省市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中居第12位,已经具有较好的创新条件和创新基础,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潜力大。”
【问题】
创新投入少,高层次研发人才欠缺
“根据调研,湖南8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国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并不了解。”湘潭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刘长庚教授表示,我省虽具有良好的创新条件和创新基础,但仍存在创新经费规模整体相对较小,创新研发投入强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我省创新产出相对不足,不仅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相差甚远,而且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湖北省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间,我省在创新投入方面,整体创新经费与人才投入虽呈上升趋势,但投入规模与力度远低于上海、江苏、浙江等领先地区。“我省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仅为1.47%,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科技进步贡献率55%,服务业占产业结构比例46.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省委党校曹山河教授指出,我省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研发人才相对欠缺。
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平台对接不畅
不容忽视的是,近五年,我省技术市场主体发育极不平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占合同总数的比重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也相对较低。同时,创新政策体系的完善、创新环境的优化问题不容小觑。此外,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政府实施的创新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灵活性也不够;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标准仍有待提高,国家级创新团队和创新联盟仍然偏少。
“我省产学研平台对接不畅,严重制约着科教优势的发挥。”田银华教授表示,大多数产学研结合是以争取政府项目为目的,缺乏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保障机制,且部门间的产学研结合工作欠缺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造成技术创新资源分散、交叉、重复,难以对全省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各异,合作动力不足。“我省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目前全省大约有13%面积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治理难度大;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在长江经济带省市中相对较高,在推动创新绿色发展方面仍有较大压力,特别是工业节能减排、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环境综合治理还需继续依靠绿色技术和机制创新。”
【建议】
加大创新投入,释放企业创新主体能量
如何在长江经济带“腰部”充分发力,促进湖南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创新推动作用?《报告》建议:
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区域合作,借鉴学习先进经验。树立开放竞合发展的新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进科技创新区域合作,进一步借鉴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安徽、湖北省市的创新发展经验和模式,深化创新机制体制改革、明晰我省推进创新发展的任务书、路径图、时间表和考核办法。
二是促进产学研用合作,深化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出台或者完善促进协同创新的地方性法律规章,完善产学研用合作工作机制,加大人财物支持力度和各项政策优惠,从科技投入体制与机制上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结合,营造有利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和人文氛围。“在美国硅谷,超过三分之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自于移民,80%的高科技成果由外国人研发。”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表示,湖南也可借鉴硅谷发展经验,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构建协同的区域创新网络。
三是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动力,充分释放创新主体能量。“企业应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同时,委托科研单位持续开展我省各类企业创新能力、园区创新能力调查,及时诊断园区和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我省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创新创业主体地位。刘兴国认为,政府部门应创新制度、政策,搭建平台,让企业走到创新“前台”,同时制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人才,“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城市有了大体量的公司,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湖南有能力培养这样的大公司。”
四是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布局,推动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依靠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建设的高端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依靠绿色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长株潭绿心、环洞庭湖生态圈的绿色生态功能,依靠开放机制创新,振兴湘南地区外向型经济,依靠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大湘西全域旅游;通过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布局,构建各具特色区域创新发展格局,缩小区域内部综合创新能力差距。
五是以国家级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不断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创新。城市创新力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标。需要创新机制体制,实质性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增强城市创新力。
推行榜
14市州创新能力
长株岳排前三
参考中国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湖南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是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绩效共21个二级评价指标,依据官方数据,经过一年多测算所得出的结果,描述了我省过去一年中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长沙、株洲、岳阳位居湖南省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前三甲,其他各市州的创新能力排名顺序为常德、衡阳、郴州、湘潭、益阳、邵阳、永州、娄底、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首次测算并公布了全省14市州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努力指数”,它可以反映各市州在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努力程度,排名依次为: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衡阳、益阳、株洲、常德、郴州、长沙、岳阳、娄底、湘西、湘潭。
新闻链接:三湘都市报2018年02月03日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8-02/03/content_1286153.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