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首页>新闻头条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校召开选调生座谈会 29名选调生畅谈心声

作者:李洪华 日期:2010-04-06 浏览:61

 

  本报讯(记者 李洪华) “基层是施展才干的舞台,我的人生理想将从这里扬帆起航。”6月18日下午,在2009届选调生座谈会上,29名选调生畅谈他们的共同心声。

  孙俊杰是汉语言专业毕业生,选调到湖南怀化,“回忆”、“感谢”、“憧憬”是他最想说的三个关键词。“大学生活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让我深感自豪”,孙俊杰的话透露出温情的力量,“在基层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奉献社会。”作为浙江籍学生,他同时表示,会用实际行动回报湖南这个第二故乡。

  法学专业的张俏,今年选拔到了湖南益阳。即将离开母校之际,她也有几多感慨:“感谢母校给予良好的学习氛围,感谢母校对我们的教育培养。”谈到如何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时,张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摆正心态,扎根基层;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与其他选调生不同,计算机学院的谢博文去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去四川基层,这个想法他已酝酿许久。谢博文告诉大家,抗震救灾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他总想着能为藏族同胞做点什么。会上,他立下了铮铮誓言,要在清贫中践行青春的壮言,在寂寞中蕴孕爆发的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他的选调生纷纷表示,既然选择了去基层,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就要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身价值。

  校长田银华、校党委副书记刘建武以及组织部、就业指导中心、学工处负责人与选调生们共叙情谊,殷切话别。

  田银华坐在学生中间,认真听着大家的发言。他送给同学们四句临别赠言:一是做人。基层工作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关键是要保持心态平和,胸襟宽容。同学们要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淬炼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是做事。“细节决定成败”,同学们要从每件小事做起,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件事,勤于思考,注意细节。三是做学问。学习是终身的事。同学们不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虚心向领导、同事和群众学习。四是勤政廉政。同学们要淡泊名利,一心为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儿行千里母担忧”。刘建武在讲话中希望同学们把母校的祝愿转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早日传来建功立业的鸿书佳音。

  整个座谈会充满了浓浓的祝福、惜别和感动之情。

  会上,组织部负责人还就我校选调生工作的具体情况作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