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摄)
湘水欢腾,校园含笑:丹桂飘香,荷花满塘;红旗招展,横幅飘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往日宁静的校园变得繁忙热闹起来。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7800多名新同学带着喜悦和希望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学校本着“浓重热烈、热情高效、方便周到、规范有序、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原则,从9月12日起,组织了持续整整三天的大规模的迎新接待工作。目前,新生已顺利入学,并于9月15日开始了将为期两周紧张的军训。看着校园整齐的橄榄绿,前些天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热情的服务让家长放心
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杯杯清凉的茶水,一项项贴心的服务,让炎热的天气为之汗颜,让家长和新生十分感动。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立的接待点,每一趟车一到站,新生和家长一下车,众多的迎新志愿者马上微笑着迎上去:“你好”,“欢迎来到湖南科技大学”,并“抢”下新生和家长手中沉重的行李。记者在第一体育馆前坪迎新处看到,迎新工作如火如荼,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各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引领着新生和家长穿梭在各个手续办理点,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不少老生们主动帮着拎行李,一路谈笑风生。新生细声地叫着“学长学姐”,老生们开心地介绍这介绍那。在地震重灾区新生接待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给新生解释和办理绿色通道和助学贷款等事宜。卧具、购餐卡、军训服的领取点,人头攒动,秩序井然。
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很快消除了新生们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一位办理完报到手续的新生说:“从一下汽车到办完全部手续,热心的同学就陪着我搬行李、领物品,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一位北方的家长表示,一开始担心小孩适应不了南方的生活,但是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打消了顾虑,对小孩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学校的月亮和家乡一样圆”
新生报到正好赶上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节。为了迎接新同学,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顾不上回家和家人团聚,他们用最热情的待客礼和最亲切的关怀给了新同学。
整个迎新期间,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校长田银华都守在迎新现场,他们不时地向学生表示问候,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交流。
当了解到先天报到的张涛同学来自重灾区北川中学时,肖国安随即率学工处、宣传部负责人前往寝室看望。肖国安仔细询问了张涛的家庭情况,问候了她的家人。他告诉张涛,学校会妥善安排好重灾区新生的学习和生活。他鼓励张涛继续发扬抗震救灾期间的顽强精神,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回报社会。
肖国安给张涛同学送上了一盒月饼,并问她第一次在外面过中秋节感觉怎么样。张涛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很热情。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我感觉学校的月亮和家乡一样圆,学校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觉一样的温暖。”
面对这一动人的场景,湖南经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湘潭电视台等媒体记者飞快的按下了快门。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重灾区新生能及时顺利入学,学校安排了专门通道,并在对重灾区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寄发了《致地震灾区新生的一封信》,告知学校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学校决定为重灾区新生一次性补助500元路费,免费发放卧具及其它生活用品,发放一盒月饼,并为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减免学杂费,还将根据其家庭受灾的具体情况,采取其他帮扶措施。
灾区学生如此,来自其他地方的学生同样也是如此。在学术交流中心的公用电话机前,一位来自河北的女孩激动地打电话给妈妈:“班主任、学生干部、老乡们都来看我了,我们的助理班主任还请我吃了月饼。你们放心,我在这里忒好!”
人员连轴转 服务不掉队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按照校领导的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积极配合,周密安排,做了大量工作。
学工处做好整个迎新工作的统筹安排。20多辆迎新专车、笑容满面的外迎志愿者,是递给新生和家长的第一张学校名片。学工处开辟的“专门通道”,与灾区新生心连心,多种措施并举解决地震重灾区新生的入学问题,凸显了浓浓的人情味。
保卫处加强交通疏导、校园管理和治安巡逻,及时维持校园秩序,处理突发事件,履行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迎接工作的有序进行。
后勤上下一盘棋,奏响迎新交响曲。后勤系统人员加班加点,努力做好校园绿化、宿舍维修、食堂开餐、供水用电等大量的服务工作,给新生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让新生萌生家的感觉。
宣传部全体同志连续奋战,忘我工作,第一时间报道迎新的盛况,并积极联系校外媒体扩大外宣力度。我校迎新工作的诸多亮点受到了省市多家媒体的重点关注。
团委在第一体育馆前坪设置的总服务台成为为广大新生及家长解疑释惑的总窗口。同时,学生会、各社团的学生干部从新生接待到报名登记,再到交费领物和住宿安排,他们不辞辛苦,无私奉献,成为了迎新人群中最惹眼的风景。
国资处、基建处等部门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使得新公寓区的道路平整了,宿舍美观了,家具齐全了,新生和家长们也笑了。
在各学院的新生迎接点,学院领导、辅导员以及班主任昼夜轮流值班,保证24小时全程迎新。新生还没有到期,许多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就下寝室去看望慰问学生。
“人员连轴转、服务不掉队”概括了各单位、各部门迎新的全景。
校领导繁忙的“夜生活”
9月10晚十点二十分,这个教师节的深夜,夜风阵阵,凉意丝丝。校园新区食堂前,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校长田银华还在指挥施工。记者到现场的时候,肖国安正指着食堂前的一块瓷砖说:“这里还不平整,下面放少了水泥,要重新贴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听出,他的嗓音明显的嘶哑了。之后,肖国安又玩下腰,仔细地对食堂前坪新贴的瓷片进行了检查,那神情,那态度,好像在检查自己的私人新居。与此同时,田银华校长正在新宿舍旁指挥施工。灯光下,他的头发有点乱,脸晒黑了,手臂上还晒脱了一层薄薄的皮。陪同人员和在场的施工人员不时望望两位校领导,眼神复杂,是钦佩,是感激,还是……
为了新生能够入住“新家”,校领导们繁忙的“夜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两位主要领导,一开学就搬到尚未完工的学生新公寓区上班。他们早出晚归,不顾天气炎热,不顾风尘满面,一直在前线指挥部督战。这一段时间,学校的很多文件都是在工地上的简易办公室签发的。整个迎新期间,肖国安、田银华等校领导也一直守在迎新现场督察各项工作。他们不顾连日加班的疲惫深入到新公寓区、校园新区食堂、第一体育馆以及各学院报到点,督察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度情况,现场指导解决问题。
肖国安、田银华还再三强调,要按照“隆重热烈、热情高效、方便周到、规范有序、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要求做好迎新工作。校领导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积极为新生排忧解难,努力为新生入学提供方便。
副校长谭长富要求各单位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基建、国资、后勤等相关部门要根据8月27日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校长田银华提出的“12个时间点”的指示精神,认真做好新公寓区建筑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9月11日前顺利完成。他希望各单位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形象向新生及家长展现科大的风采,营造“新科大、新面貌、新气象”的浓厚氛围。
正是在校领导们身体力行的带领下,迎新工作真正达到了“浓重热烈、热情高效、方便周到、规范有序、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预期目标。看到满怀喜悦和希望的新生鱼贯而来,校领导们欣慰地笑了。
题外:气球飞天后的赞颂
秋日弦歌迎新雨,少年意气写华章。中秋佳节英才会,气球也伴东风扬。当然是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