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魅力课堂】陈颖刚的课堂:“刚哥”的课堂方法论

作者:文/周雅婷 图/张健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7-09-08 浏览:74
 

“刚哥!刚哥!”94日下午,北校体育馆内热闹非凡,掌声、交谈声、欢呼声、打球声、鞋底摩擦声交织一片。人群中,一位身着红色T恤的一米八大高个若隐若现,教师陈颖刚早早就被学生围在中央,挤不开身来。自03年入职来,陈颖刚就致力于与学生打成一片,这声“刚哥”也就延传至今。

“吁!”伴着铃声陈颖刚吹响了胸前的口哨,嘈杂的体育场顿时安静了下来,20位学生面朝陈颖刚笔直地站成了两排,飞越的篮球静静地“呆”在脚边。在这里,体育学院16级篮球专业学生迎来了开学的第一堂专业课,率先展开了一场适应式训练。

只见陈颖刚背着手,挺着胸,立马摆出一副“篮球魔鬼教练”的气势。5圈的绕场跑、一系列的头部肩关节准备运动后,整个篮球场便开始沸腾起来——传球训练马上开始。

然而,20人两个球筐,训练时要怎样才能全方位涉及每一位学生?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枯燥无味的技术教学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磨学生的耐力?

山人有妙计,“刚哥”亦有“妙招”。

只见他一摆手一吹哨,随机将20位学生分为2组,以篮球场的中线为界分为两大“战地”,每“战地”的四角各站34人。“训练开始!”在陈颖刚的一声令下,只见首发队员“砰”得接过篮球后便猛地传给对面球员,与此同时,迈开双腿跑向中央再接球、又传球、后归队,只见篮球在矩形上空“漫天飞舞”,球员一个接一个轮番上阵。

“跑起来啊!”“手压下下来,压在胸前!”“对,就这样!好!”……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陈颖刚扯着嗓子在两个场地来回奔走,眼神始终在每一位学生上打转。他说:“一个班将近20多人,只有两个篮筐,如果照传统的教学让他们打半场,那么每个人受训的程度往往不一样。”

为此,陈颖刚开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将学生一分为二,开展循环配合式训练。“在一个好的组织条件下强调动作要领,才能让大家共同进步!”陈颖刚背着手,点了点头。

“停!逆时针重复!”除了分组教学外,程颖刚还特别注重循序渐进。从单手到双手再到击地,随后又到逆时针重复,他力求在每一项训练上既有重点又能综合,将体能、技巧、配合全方位融合。

在陈颖刚看来,体育重在练,其次是导。比起其他课程不停地解说讲解,他做的更多得是在一旁观察,指出问题,亲身指导。

“你们记住,在做动作之前要把动作记熟!节奏感要起来,变向要流畅自然,你要想着前面是防守的,跳起来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说完,他左边右边一跨步、压低重心猛拉球,运球、刹车、投篮、返回、再躲障、最后投篮……陈颖刚完美地完成了一连贯的示范性教学,引得学生将其纷纷围住,按耐不住模仿起来。

在陈颖刚的课堂上,“硝烟战火”弥漫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增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他创新采用了游戏的方式进行课程训练。比如说将20人分为两大战队,通过的比赛获取休息时间的方式进行训练。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打磨了自身耐力。“刚哥很有趣,他总能巧妙地将体能、技巧、娱乐结合起来,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魔鬼式训练!”学生田小雨感慨道。

一堂课,整整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陈颖刚全程未从停下休息过。他说,在专业篮球训练中,这只能算准备运动,根本不叫强度。每一堂课他都会以打比赛的要求来要求每一位学生。陈颖刚直言:“我的课堂,我希望能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篮球技术上的提高,更是未来就业发展上所需训练方法的指导。我更希望,他们在这里收获到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会做人,身上永远有一股拼搏不服输的精神。”

“吁!”铃声响起,“刚哥”再次吹响了胸前的口哨,尽管衣服已经湿透了,他依然挺直的站在那里,准备开始下一堂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