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时的我就是平时课堂上的我,我很庆幸自己尽量保持了平时最真实的状态。比赛的意义绝对不在成绩,而在于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近日,我校举办第三届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来自人文学院的汪宴卿老师作为潇湘组代表荣获小组决赛第一名,得知比赛结果后,她没有感到很意外,而是报以从容一笑。
注重课堂互动是汪宴卿教学的最大特色,“课堂不仅仅是属于老师一个人的,它也是属于大家的。”高频率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这也使得汪宴卿对自身的讲课要求逐渐提高。
“我必须要更认真地备课,花更多精力与时间搜集许多影片来充实课堂,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带学生们多看、多思,才能让他们获得最大的成长。”汪宴卿关闭有上百部影片的电脑界面,翻开密密麻麻的备课文件,这是她呕心沥血的见证。
由于汪宴卿所教两门课程是电视摄像与音视频节目制作,所以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来自人文学院15级新闻1班的吴杰说道:“期末时,汪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她要求我们自己找影视剧,并自行拍摄,同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点融合进去,发掘剧里的亮点。”
汪宴卿鼓励学生们分小组进行上台展示,并在展示前耐心指导他们修改剪辑好的片段以及ppt。“当时,我们小组展示的作品是《楚门的世界》,为了讲解好“拍摄角度”这个知识点,我把那部剧又重新刷了两三遍,做完之后,我对这个点的理解加深了许多,这些都离不开汪老师知行合一的指导。”吴杰感激地说道。
“在课堂上,我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位教师,也是一名‘消费者’,我享受课堂带给我的快乐,对我而言,那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是一个消费品,我从中获取的幸福感就是我选择教师这条道路的原因。”汪宴卿眼里闪着真诚的光芒。
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们“补课”可以称得上是汪宴卿的家常便饭,为此,她常常错过食堂的午餐时间,“因为享受教学,所以从来也不觉得辛苦,同学们愿意多学一点东西,做老师的当然不会拒绝,能与学生们一起交流,是我最大的满足。”
成为人民教师,是汪宴卿从小播种下的梦想,也一直朝着梦想走去。在她眼里,老师最大的魅力在于与学生打交道。学生之于老师,更多的是一种发现,“我会一直坚持自己知行合一的教学之路,既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老师的魅力。”汪宴卿将这一发现的过程视为其乐无穷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