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测绘遥感信息大讲坛”第一讲在商学院101报告厅举行,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教授就“空间遥感与交通服务研究进展”展开讲述。
李清泉分别从道路的检验技术、智能车感知系统及城市时空数据分析及应用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空间遥感与交通服务的研究及成果。道路检测主要分为弯沉(道路承载能力)检测、路面检测、隧道检测、轨道检测及桥梁检测等,其中在弯沉(道路承载能力)检测方面发明了道路弯沉(道路承载能力)快速检测技术,解决了无法动态检测的世界性难题,大大降低了检测的难度。
在路面病态检测上,李清泉通过一个设备完成了一次性检测,解决了多个仪器一起检测的麻烦以及检测效率低的问题。另外,他将高精度三维传感器的发明制成了道路三维表面图,提高了完整性和准确性。在隧道检测领域,还发明了国内第一台隧道智能检测车,运用高科技设备代替人工,已经运用于武广高铁的检测中。李清泉表示,通过slam技术以及多机器协同技术实现了移动测图,在城市时空数据检测方面也实现了由静态GIS到动态GIS的转变。
听完李清泉教授的讲座之后,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的廖孟光老师说道:“李教授的研究来源于生产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不管是高精度测量还是大数据挖掘,他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场报告十分具有指导性。”
新闻连接:李清泉,男,汉族,安徽天长人,1965年1月出生,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工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十一五”863交通领域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