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晚,湖南省湘剧院大型现代湘剧《月亮粑粑》走进俱乐部。现场座无虚席,上千位师生翘首以待这场湘味十足、充满正能量的地方戏剧。
“月亮粑粑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斗”,极具穿透力的女嗓音拉开了戏剧帷幕,台下随即报以热烈掌声,观众席传来一股湖南腔“可以咧可以咧”。
《月亮粑粑》共分三幕,从20世纪80年代中起,时间轴横跨30年。该剧讲述了乡村民办女教师秦雅云在父亲去世后,“女承父业”来到贫困山村里的黄荆树小学,坚苦执教三十年的感人故事。观众席不时传来啜泣声,来自14级土木工程学院的龚晓雅略微红着眼:“小秦老师用青丝染成白发的光阴,诠释着‘坚守’二字,她身上的‘园丁’光环照亮了所有的学生。”
演出结束,全场观众皆起身欢呼喝彩。演出时长两个小时,15级化工化工学院葛顺全场投入观看。葛顺是地道的湖南伢子,“湘剧里的湖南方言听起来很是亲切”,葛顺告诉记者,平日里自己没有机会接触湘剧,也没有太多兴趣,“《月亮粑粑》中演员的精湛演技令人叹服,湘剧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去关注。”
演出承办方负责人、校团委艺术团副团长白凝龙惜叹“现代人缺乏对乡音的了解和重视”。“湘剧是极具湖南特色的地方剧种,唱腔融合了地方语言特色”,他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品尝现代“快餐文化”时,也不忽视那些用心制作的“传统风味”。
湖南省湘剧院艺术室主任吴敏点赞《月亮粑粑》避开了戏剧程序化,而将传统戏曲很好地融进生活情节,融进平凡人的“中国梦”,“戏曲的演绎,一方面让大学生贴近感受湖南文化,一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