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钪,顶钪,钪钪顶钪顶钪……”木地板的舞蹈房内,两面巨大的落地镜里,是22名13级舞蹈系学生在跳安徽花鼓灯的身影。一位身穿黑色紧身上衣和灰色舞裤的女老师数着拍子,穿梭在学生间,纠正着每一个有细微偏差的动作。
她叫张然,从教短短3年,她带领着两百多名学生,获得了大大小小数十项荣誉。这些荣誉承载着的,是她对舞蹈和教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传艺:“以艺达人”
“当我跳舞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纯净而自由的世界,连人也变得单纯。舞蹈能带给我快乐,让我自信”。谈起舞蹈,张然总有说不完的话。
6岁起,她开始练舞,自此,舞蹈便渐渐地成为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毕业后,张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舞蹈家潘志涛,主攻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与表演方向。 “民族民间舞是一种文化,它需要传承。”带着这样一份情怀,她毅然回到家乡湘潭,开始她的教学生涯。
当时的舞蹈系尚不成熟,整个专业包括她在内只有两名舞蹈老师。那一年张然接了7门课。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还记得喉咙沙哑时的疼痛和一回家就入睡的疲惫。
“其实我当时可以录个教学视频,大一学了什么舞,下一届继续学这个舞,能省很多事。”但高强度的工作并不能成为她懈怠与随意的理由,“严谨备课,亲身示范”是她一直以来的教学原则。张然会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备课,即使是同一个舞,也会有所调整。11级舞蹈专业的卓龙至今还记得,当时她经常熬夜甚至彻夜不眠,与家人聚少离多,“感觉她工作起来就是个女汉子”。
无数兢兢业业的日子换来了学生给她的“礼物”,短短三年,她带领的许多学生获得了省市比赛一等奖,个人也屡次荣获“最佳指导老师奖”。2014年,二十多名舞蹈系的学生将她的原创作品《风语风筝》搬上了湖南大剧院的舞台,作为湘潭市唯一代表节目参加“湖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演出”,并荣获银奖。
授业:“以舞育人”
前不久,张然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院级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决赛”一等奖和“教学能手”称号。
将舞蹈实践课从练功房搬到文化课教室是不小的挑战,但严格要求自我的张然力求亲力亲为,看视频,找资料,一遍遍的修改课件与教案……“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历练与成长,这次比赛让我在日后教学中更加严谨和规范,能让我教给孩子们更多东西。”
严于律己的张然在教学上并不会“宽以待人”,“专业舞蹈演员就应该有专业的素养”是张然对学生的要求。大到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课堂纪律,小到进舞蹈室必须换舞鞋和服装,她会要求每位学生一丝不苟地做好。卓龙回忆,体训课上,她要求控腿控到180度,学生们就要拼尽全力,不能低一点;练舞的时候,哪怕是一只手指没翘好,脚跟抬得不够高,她都会纠正,一个动作要反反复复练好多次。
对于这份严格,张然有自己的良苦用心,“即使他们以后不从事舞蹈行业,有这份坚韧和细致的精神在,到哪都会比别人更有优势。”
训练总会遇到瓶颈,同学们也会感到疲惫,每到这时,张然总会通过一些与实际挂钩的例子,给大家耐心地讲道理,因为她心里知道,这群孩子都在努力的改变,但需要时间。13级舞蹈系的班长周可佳谈到,“每当我们有所松懈,张老师并没有发脾气凶我们,而是通过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我们重新振作。”
对于学生的未来,张然从未少操心。她经常与同学们聊就业,让他们对自身专业有更深的了解。每当学生为前途感到迷惘时,她总会根据他们的个性、家境和专业水平提出建议,并且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列出所需资料的详细清单、推荐导师、联系工作,一心为孩子们找到最好的“归宿”。
解惑:“以美助人”
“我一直觉得她是自带光环的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注意到她。”提起张然,莫子叶的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张甜美的笑脸。她说,在课上异常严厉的张老师,在生活中却像知心大姐姐一样,对学生关怀备至。
周可佳回忆,有次外出采风,张然一刻不停地忙前忙后,询问旅行社情况,联系当地政府及艺人,出行前反复叮嘱学生们添衣……14级舞蹈专业的苗轶润与张然的接触只有一次啦啦操比赛,但依旧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庆期间,有位同学训练受伤了,伤势不严重,但张然还是立马开车把学生送到医院,陪到看病结束,然后送回寝室。
对于很多帮助学生的小事,张然都不大记得了,因为她觉得,这是为师的责任,不值一提。但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逢特别的日子,同学们都会送她一些可爱而温暖的礼物,围巾、帽子、手套、布娃娃……入职短短一年,张然便以她独特的魅力捕获了学生的心,顺利当选第四届学生心目中的魅力老师。
“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真的挺幸福的,学生的进步和成就,哪怕只是动作上的改进,对我来说都是最好的礼物。他们的清春活泼,让我觉得跟学生在一块永远年轻。”这位刚到而立之年的年轻女老师这样评价她将要从事一生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