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是《南方周末》的一个专栏,它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直击事实要点。”在人文学院13级新闻系的新闻评论课堂上,学生“占领”了讲台,杜斯敏一手捏着报纸的一角,一手点着“方舟评论”所在的位置,详细地向大家讲述她心中的优秀评论专栏。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进行教学创新改革。老师开始走下讲台,用多样的方式,打造有质量有内涵的课堂。那么,我校老师们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课堂的质量和内涵是否真的提升?新的课堂氛围,学生接受了吗?聚焦我校创新型课堂,了解老师和学生间的新故事。
身体力行 实现师生零距离
5月15日上午8点,一堂不一样的理论力学课程正在上演。授课教师唐京武站在风扇下,手臂随着风扇叶挥舞着,他用肢体语言向同学们展示“何为刚体的转动速度”。
在学生们的眼里,理论力学课虽全是概念性知识,但只要在唐京武的讲授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除了动用肢体语言,唐京武还喜欢“引经据典”地讲述概念问题。在讲解定轴转动的速度问题时,他打出了金庸武侠小说这张牌,瞬间让学生瞠目结舌,“当年令狐冲打冲虚道长的时候,冲虚道长使了一招如封似闭,令狐冲打不过。后来令狐冲发现冲虚道长用这招的时候,转动边缘的速度最快、力臂最大,而中心位置反然,一剑过去,就打败了冲虚道长。”
唐京武的汗水一次次在脸颊打转,他边擦拭着汗边继续讲。“我已经融入到教学中了,与学生混然一体,并不觉得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的课程能带给学生最大化的价值。”唐京武课后告诉记者。
寓教于乐 让学习成为享受
教学礼拜周,商学院的学生新增了一节职业规划课。“你们愿意成为第几条毛毛虫?”职规课老师李玲上课前给大家讲了五条毛毛虫用不同方式追逐梦想而结局迥异的故事,由此引发在座同学们对未来的思考。一改传统死板沉闷的教学方式,与台下学生进行灵活的互动。课堂上,她还带领学生们做了许多测试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李玲先让同学们在本子上画一头小猪,透过学生所画小猪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
快到下课时,李玲播放了一段音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十年之后的自己,并鼓励同学们,“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努力,未来的你们必定优秀。”
“第一次上职规课,感觉还是不错的。我在快乐认清了自己,我很喜欢游戏式教学。” 14级市场营销2班刘静微笑地说道。
紧跟信息潮流 让教学充满感情
“今天,要和大家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诗歌的创作,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诗歌的,不管是长诗,还是小诗都别有一番风味,哈哈哈哈......”在潇湘学院14级新闻一班的基础写作课堂上,孙际垠老师独有的“呆萌款”笑声的开场白,给了学生们“会心一击”。
为勾起学生上课的激情,孙际垠老师紧跟信息潮流的教学内容也让同学们大呼过瘾。“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不,在教授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孙老师就开始朗诵已去世诗人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除此之外,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诗歌的认知,孙际垠老师以深情的语调朗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瞬间把同学们拉进了徐志摩对康桥的爱恋意境中,而“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一首郑愁予的《错误》,让同学们心里怅然若失。
时代在变,教学内容在变,教学方式也需要改变。因此,实现创新式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