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我校“传承的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4人抵达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辰河高腔剧团传习所,与剧团20余人深入交谈。
泸溪县辰河高腔剧团作为泸溪县唯一专业剧团,目前仅发展与传承状况出现问题。口传身授的单一传授方式、资金短缺、老一辈艺术家相继离世及社会变更等,使优秀演员出现断层现象,新一代传承亮出“红灯”。为了挽救这种现状,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退休的老艺人纷纷前来传授技艺。
实践团队走进辰河高腔剧团排练厅,剧团已退休的导演、编剧兼师傅邓七枝正在传授技艺,跟随她的口号,4位女演员、3位男演员伸出兰花指、面带微笑、踱步向前,两脚交叉、360度大转身、猛然头颌上仰、同时将水袖向上抛出。“踱步幅度要大,但不要迈太远,转身要迅速。”邓七枝一边带领大家做动作,一边指导。
在向辰河高腔第一代传承人向荣的儿子向敏谦了解了剧团及其父亲的情况后,实践团队来到他家中,“真的好佩服向老,作为剧团元老的他,不仅表演技艺精湛,还能将辰河高腔写成书。”实践团队成员王奕情感叹道,这些书很有收藏价值。
“辰河高腔十分难学,就算掌握了书上曲牌,也很难谱出和节拍的曲,这也是传承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泸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主任xxx感慨道,“希望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提供更多剧团演出机会两个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辰河高腔。”
接下来几天,“传承的力量”实践团队将去乡镇、农村,对辰河高腔业余剧团进行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