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我校学子拾废品资助五保老太

每周日固定前往照顾老人生活 六年如一引市民称赞

作者:文\张留 谭妮 图\方阳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1-03-15 浏览:13

 

 

 

  每周三晚下寝室收集废品,周日早晨七点集合前往湘潭市区周满珍老人家,买菜、劈柴、谈心……下午赶回学校吃午饭。自2006年开始,这成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法学院)志愿团成员最固定的行程。在寒假离校前的2011年1月2日,所有志愿团成员为这位已经忘记自己生日的孤寡老人“庆生”,十平米的房间里烛光闪烁,老人双手合十,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悉心照料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家住湘潭市文运街的周满珍现年85岁,丈夫去世后便孤身一人。2006年开始,她每天起床必做的事情就是撕一页黄历,盼望着星期天的到来。王磊告诉记者,周奶奶别的东西没了不会催,但只要日历快撕完的时候就会很着急。

 

  在老人十余平米的厨房里,堆积着2米多高志愿者劈的干柴。6年来,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周满珍奶奶能叫出名字的却不超过3个。但奇怪的是,谁也不认识的周奶奶却一直把志愿者当做亲人。

 

  2010年新一届志愿团成立后,成员商量着给老人家过一次生日,可令人发愁的问题来了,老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生日。经过一番争论,志愿团成员最后选定1月2日作为老人固定的“生辰”。

 

  眼看着老人的“生日”就要来了,曾任团长的2007级学生小鱼得知要为老人庆生的消息后主动加入其中。庆生当天小鱼自己掏钱买了补品,不过当他跨入老人家门槛的那一刻,周满珍竟握起他的手说:“小鱼来了啊!”在场的志愿者都泛起了泪花。“庆生”吹蜡烛的那一刻,老人双手合十,老泪纵横。王磊说,“这一次,老人家没像以前一样说不要乱买东西了。”

 

  苦中作乐  曾提议集资被否决

 

  志愿团现有成员70名,2010年开学后,大一新生接过上届志愿者的接力棒,开始资助老人的生活。

 

  每周三晚上,70名学生兵分九组,前往北区千余亩的各个宿舍收集废品。志愿团成员之一王磊透露,收集废品的过程相当艰难,有些同学对他们的做法还不理解,一次下寝时,高年级学生们不开门,并大喊“志愿团是打杂的吧”。“那时心里特别难受,学长说这样的情况以前也也遇到过,后来大家慢慢地就习以为常了。”

 

  叫别人过来收矿泉水瓶6分钱一个,自己送出去2.6元每斤。经过一番商议,志愿团成员决定定期把所有废品送到校外的废品店去。学生模样的人推着装满废品的车,在校园内的回头率可不是一般的高。王磊说每一次送废品时大家都会自我解嘲,“一次两个男生推着三轮车大声喊着,‘今天你开奔驰,我开宝马’,喊着喊着也就乐呵了,浑身都是劲。”

 

  由于收集废品耗时耗力,2011年开学后的第一次团成员会议上,一名女生提议所有成员集资,用更多的钱做更多的公益事业。这一提议不仅没有得到赞同还被全票否决。“收集废品是我们志愿团的一个传统,如果集资的话那6年里所做的全都失去意义了,我们希望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王磊说。

 

  将爱心延续  六年如一引市民称赞

 

  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团成员不仅照顾周满珍老人的生活起居,每周星期天,他们还会前往湘潭市窑湾小区为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提供家教服务。这些公益活动在附近的居民中广为流传。

 

  志愿者每次去周满珍老人家时,家住附近的王老爷都会与志愿者打声招呼,“又来了啊”、“吃饭了吧”。一谈到志愿者时,王老爷总会说:“一群好娃啊,周娭毑虽然没有儿女在身边,过得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