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学人

严谨治学路 上下勤求索——记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曾照福

  青春,生命绽放时的唯美瞬间,因为耕耘,年轻的价值似乎也变得光彩奕奕,当光芒褪去,岁月将他们沉淀,留下的却是一座人人追逐的殿堂。但他们的优秀却是我们应该铭记,铭记于心的……
                                                        ——题记  

 

  采访曾照福老师是联系了好几次才约上的,电话里对于我们的采访请求,他总是憨憨的笑着说:“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做的还很不够,你们还是采访别人吧。”初次见到曾老师,他正忙着查阅学生的毕业设计,电脑桌面上满满的全是学生们的毕业设计文档。瘦弱的身躯,朴素的衣着,平和的态度,饱满的精神,透着年轻的朝气与干练。


  出生在江西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曾照福,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好学于87年考入原湘潭矿业学院的自动化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91年毕业后凭借其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扎实的动手能力留校,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和设备维修等工作。根据学校工作安排,99年开始登上三尺讲台从事专业教学,期间曾老师刻苦攻读,于2002年6月获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作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曾老师凭借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科研中,他又以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而如今他正朝着自己下一个教学目标和下一个科研高峰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如果你想多学点东西,多掌握些知识,那你就应该走进曾老师的课堂。”01级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对曾老师的教学做了这样的评价。在他所任教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计算机技术》、《电子CAD》、《DSP原理及应用》等一些课程难度大,专业性强,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高,同学们往往会在学习中遇到许多难点,这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当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之时,曾老师坚持一种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从不死板地只教一些书本上的东西,他说:“如果那样,教师教得也辛苦,学生学得也痛苦,效果还是不满意。”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参阅大量的资料,详细地备好每次课,力争教好每堂课,课余还坚持答疑,对作业及实验报告一一批改。对于难点曾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并且抽出休息时间为同学们“开小灶”。通过多讲例题,习题指导,强化数学知识,同学们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中,学习必定将贯穿人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教师的本色和教书育人的准则,我只想把我知道的东西尽最大能力传授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社会竞争”,曾老师如是说。

 

知识应该运用于实践

  “知识应该运用于实践”,曾老师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组建学校实验室长期奔波在外的曾老师深知就业形式的严峻,也明白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对于同学们的实验课,他总是认真对待,从不马虎。“有一次,做《电路理论》的实验,有几位同学不合格,曾老师就将他们单独留下,认真讲解实验原理,指导关键步骤,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将实验顺利做出。当曾老师走出实验室,早已是满天星斗,他这才大步流星地赶回家,慰劳自己早已咕咕作响的肚子。”同事们说到这段经历,也不由得露出佩服的神色。身为系副主任的他,也经常要求系部的老师把好实验关,尽可能地多为同学们做好实验创造条件。


  他还常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小产品,从而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这样效果好,学生们喜欢。”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南赛区“三知杯”竞赛中,曾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指导的一个“液滴测控仪”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在那次三天四夜的比赛中,曾老师关注着每一项进程,并对选手们进行了精心指导。去长沙的演示、接受专家提问,他都一直陪着参赛学生,给予指导,给予关怀。


  就这样,曾老师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实物,由简单的动手能力培养到复杂的电子竞技比赛,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在看似随意的动手能力培养中,显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我会这样按照我的原则一直走下去……

  对于考场纪律严格要求的曾老师被同学们戏称为学院“名捕”,不少怀有侥幸心理的同学都在他的一双慧眼下“回头是岸”。“我也曾想过这样严格要求学生,是不是有些不尽人情,但总是有份责任感促使自己坚持原则,也许是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经历影响了我,在那里,一切军事化的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我看到了高等学府的风范与军人的优良作风。我深知,要想加强学风建设,增强学生们的素质,使他们学到东西,就必须这样做,我会这样按照我的原则一直走下去,哪怕再苦再累。”

 

在不辞辛劳的奔波里收获了沉甸甸的喜悦

  “优秀青年教师,除了教学突出,在科研方面也要做出成绩,这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我的奋斗目标。”曾老师对优秀青年教师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为了开发电子技术实验装置、电工与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和可编程控制实验装置,WP系列技术改造,2004年的曾老师奔波于上海,深圳与学校之间。没有了节假日,也没有了白天与黑夜。穿梭于“五一”、“十一”旅游的高峰人群里,想起远方的妻子与儿子,曾老师只得把自己又藏在人群中,踏上了远去的火车。


  当把设计好的装置送到上海宏声科教仪器有限公司,曾老师终于松了口气,想想数月没见的儿子和一直操持家务孤独在家的妻子,曾老师真恨不得马上赶回家。可刚赶到车站,又传来了“噩耗”——程序调试不能通过。没办法,曾老师只得又把装置带回,埋头于实验室修改,调试……直到再次送到上海,最后等程序通过。当这时再想到妻子和儿子,他只能把又一份的愧疚埋在了心里……


  正是凭借这样的奉献精神与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曾老师参加了“创新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小型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研究”(获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CAN总线分散型控制系统的研制”、“世行贷款项目:九江粮食中转库信息与控制系统电控部分设计”、“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联合)基金设计项目:超声波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19个科研项目,并在各类专业杂志上发表“CAN总线的性能分析”“FIFO的CAN总线接口卡的设计”与“ISA总线的CAN智能适配卡原理与设计”等论文十余篇。

  

这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在面对家人时,却只有愧疚……

  “我平时在家的时间太少,关心他们还很不够,到现在我也没有真正带他们出去好好玩儿过一次!最记得去年的暑假,我几乎一直都在外地出差,直到假期的最后几天我才把所有的事情忙完,为了表示歉疚,我才敷衍性地带他们母子俩去长沙逛了两天。”说到这,曾老师的眼眶都红了。他平日总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着,除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晚上还得攻读英语,给自己充电,陪妻子、孩子的时间少之甚少。家里的一切基本上都由妻子一个人承担。四岁的儿子经常是在喃喃中喊着“爸爸”入睡,第二天睁开眼又早已不见了爸爸的踪影。对于他们来讲,只要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曾老师的妻子原本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享有更好的待遇……但她毅然选择了放弃,都只是为了一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在舍弃与成全里诠释着一位平凡妻子的伟大!而这一切曾老师也默默地感动着。在百忙之中,他也会体恤的分担一些家务,接送一下孩子,减轻妻子的一些负担,尽到父亲的一点责任。在谈到孩子的教育时,曾老师认真地说“孩子还小,我不想过早给他制定固定的模式,要按照他自己的兴趣来。现在他喜欢画画,就着力让他画好。至于以后,他的将来由自己打造!”


  正是夫妻俩在工作中的相互支持、理解,在生活上的相互体贴、关心,共同坚守着这样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营造着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

 

  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臻于成熟之日。曾老师对他的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始终存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源于他丰厚的知识底蕴,源于他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们深厚的爱。


  总有一种执着,总有一种声音,总有一种关爱让人感动!振聋发聩的是真话,刻骨铭心的是真情,载入记忆名册的是曾经给我们以启迪的老师。曾老师始终以平淡中见风格,平凡中见深情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曾老师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

 

  个人简介:曾照福,男,中共党员,1969年生,汉族,江西上犹人。1987年考入原湘潭矿业学院,主修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1年毕业后留校在计算机中心从事网络管理及计算机维修工作。1999年开始从事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并于同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9月以来任通信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通信工程系副主任、学院党委委员。2002年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获副教授职称。短短的几年以来,先后主持了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加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十项,横向项目八项,主持湘潭工学院科研课题一项,参加湘潭工学院科技发展项目一项,院自选课题一项,省部级教研项目一项,校级教研项目三项。在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应用与研究》、《通信技术》、《工矿自动化》、《电子测量技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编著出版了《现代数字系统实践教程》,并参加了《电工电子实践教程》一书的编写工作。1999年获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2001年获原湘潭工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指导学生获省一等奖一项、省三等奖一项和成功参赛奖三项,2004年获得湖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年,并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教师”,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度的考核均为优秀。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