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学习心得】贺胜兵: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 促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切实把学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学校于11月-12月举办了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本次专题读书班,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全体学员分成12个小组进行了联合研讨,大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研讨气氛热烈。读书班结业仪式上,6位学员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本期开始,党建引领专栏将陆续推出这些发言稿件,以期能推动广大领导干部更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下为学校社会科学处处长贺胜兵教授的读书感言。


89a2c8a3127b4c889dd77fe3af0f8f39.jpg

▲贺胜兵在专题读书班结业仪式上发言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全程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出的报告,并通过听宣讲报告、自学、联学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现结合工作岗位,汇报学习体会:


一、社科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首先是二十大报告对社科科研工作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强调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促进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创新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竞争力;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加快中国学术走出去步伐,深化人文交流,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中国学术的大视野、大格局。


其次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新变化

在项目立项方面,主要有5个特征:

一是年度项目基本稳定。立项总数最多、最受关注的是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近5年来立项数基本稳定在4650项左右,年增长幅度不超过1%。

二是后期资助项目增长显著。近5年立项数从613项增长到1175项,增加了将近一倍。

三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增长加快。2018-2021年立项数从185项增长到237项。

四是冷门绝学项目明显下降。自2019年起设立该项目以来,到2022年,项目数量就从174项下降到75项,减少了一多半。

五是各类专项项目增多。对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的阐释与解读,如十九届六中、二十大,思想政治研究专项等项目增多。

其余类别的项目基本保持稳定。


接下来,在社科成果方面,有2个动向值得关注:

一是“成果收购”比重加大。近年来项目立项中“成果收购”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如前面提到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由于是先有书稿后评审,项目完成质量更有保障,得到更多重视,近年立项总量大幅增长。又如,202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直接采取“成果收购”形式。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教育部将在2023年择优对完成研究任务的申请人下达立项通知书,立项即结项。


二是对智库研究成果期待加大。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党和政府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咨政建言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智库研究报告和领导批示对社科成果评奖有重要支撑作用,这也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我校是拥有较长办学历史的老牌本科院校,文科学科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曾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教学科研成果,对学科建设形成了重要支撑,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近年来人才流失加剧,教师躺平增多,国家重大项目、重要成果、重要奖项等增长乏力。当前,各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竞争激烈,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文科科研工作者需要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加快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团队建设,凝练学科方向

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学科特点,培育学科队伍,营造学科环境,梳理优势亮点,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有组织的科研,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牵引,整合学科资源,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育,进一步增进学科特色,强化学科优势。


二是培育重要成果,突破重要奖项

学术论文和专著是文科科研的主要成果形式,也是构成各类申报工作基础的主体部分,专著更是占到社科优秀成果获奖的一多半。我们要更加重视高水平论文成果的引导和培育,也要更加重视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对于高水平成果和高级别奖项,要提前谋划,狠抓落实,争取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强化前沿交叉,提升科研能力

学科交叉融合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重要的创新突破口。我们需要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开展文、理、工学科前沿交叉。同时,教师科研能力是科研创新的前提,要更加重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提升“甘坐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在项目选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课题申报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四是增进对外交流,扩大学术影响

知名学科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和指导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湘江高端论坛”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学科资源整合,增强学术氛围。同时,科研单位和专业教师也要积极走出去,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在交流中扩大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是夯实科研平台,服务经济社会

《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智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开拓科研资源,加强成果报送,增加应用采纳。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