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学习心得】龙赢: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服务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切实把学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学校于11月-12月举办了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本次专题读书班,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全体学员分成12个小组进行了联合研讨,大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研讨气氛热烈。读书班结业仪式上,6位学员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本期开始,党建引领专栏将陆续推出这些发言稿件,以期能推动广大领导干部更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1bbb140ec44247e5aa01812225a70dc6.jpg

▲人才办公室副主任龙赢在专题读书班结业仪式上发言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原点,第二个一百年的历史起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绘制了一幅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也对当下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专题读书班11天的紧张学习,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同志们的共同探讨,我对二十大报告的深刻内涵有了新的理解。作为学校人才工作战线上的一员,我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汇报三点学习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深刻理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先后三十六次提到了人才和人才工作。尤其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题中,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展开了集中论述。其核心表述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党中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作出全面部署,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历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可以理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新时代以来,我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了科技迅速发展、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维系了社会长期稳定,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未来谈发展,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越发重要。只有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科学研究的重地、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唐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稀缺资源”,“现在是学校最需要人才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形成了引进人才、关心人才、发展人才的新格局,在柔性引进院士,全职引进长江、杰青,自主培育优青、青拔等国家级人才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校下一个阶段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树立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局势。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二是“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能够掌握人才资源,谁就能在基础创新、原始创新上掌握主动性,就能更快走出全球经济衰退的泥淖。


人才竞争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省与省、市与市、校与校之间。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就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但是,我们的人才工作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人才队伍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总量、顶尖人才数量、人才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如,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还在个位数,博士队伍中毕业于中南、湖大和湘大的超过了40%,学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引育途径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家级人才、海外优秀人才的引才渠道还不宽广,学校自身的人才培育途径还不通畅。


三是服务保障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面向人才的服务意识、保障措施等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人说,引进来之前把我们当人才看,进来后就没人管了。今年学校同意引进150多位博士,实际报到不足100。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服务和跟进措施还不够有力。


只有充分认识不足,充分树立人才工作的紧迫感,才能在复杂局势中争取胜利,在人才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否则便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牢固把握人才工作的机遇期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的要求出发,把握当下人才工作的机遇期,重点是聚焦三个关系。


一是“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关系。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并不只是清华、北京的事,海牛团队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地方高校同样可以在高、精、尖、新、奇、特等学科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五根手指各自用力,不如攥紧拳头有力。推动特色学科发展,离不开基础学科、关联学科的支持;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离不开深厚的人才底蕴。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领头羊效应,进一步挖掘人才蓄水池,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人才的聚集与富集。


二是聚焦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服务湖南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只是中南、湖大的事。我们学校的七大工程学院、四十二个工程类本、硕、博专业,可以服务湖南省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战略目标;我们有齐全的理工学科设置,以及较为深厚的物、化、数、生学科底蕴,可以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我们的文、法、经、管、教、艺、体等学院专业,可以为地方经济、金融、文艺、教育的改革创新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湖南省属高校的第一方阵,我们能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和新格局构建,蹚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谱写新篇章。


三是聚焦学校三五三战略目标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目前,学校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建设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凝聚教师教育、资源环境、新经济应用、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元宇宙等学科优势,紧紧围绕学科优势进一步征集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成为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关键。


针对国家、省、校三级战略目标,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人才引进的窗口期:

一是拓展海外优秀人才引进渠道。近年来,受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以及对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良性预期,促使海外人才回流加速。我们应当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吸引一批急需、特色学科专业海外人才来校。


二是畅通国内优秀人才引进渠道。中部地区的地理区位固然不算优越,但同时也有生活成本低廉、教研环境宽松、发展预期稳定等相对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从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吸引一批人才来校。


三是开辟高端人才自主培育渠道。立足我们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内培外引并重,加大人才支持、培育、服务力度,充分迸发人才工作的活力、激活释放出更多更大人才红利。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我将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要求为指针,深刻理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把握机遇期,锚定国家、湖南省和学校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服务发展第一要务,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