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亦“根” 亦“魂” 湘潭文庙焕然新生

湘潭文庙,掩映在一片翠绿之间,古木萧森,庄严肃穆,于闹市中生出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九百多年前,湘潭文庙开始传承儒家文化,让“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湖湘大地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文庙先后为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师范学院办学所在地,2003年成为湖南科技大学雨湖校区,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潭文庙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成为伟人故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湘潭文庙是湖南科技大学的根与魂。


缘起:南宋而来的千年呼唤

文庙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文教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象征了孔子思想的高深莫测。它始建于南宋,见证了湘潭从南宋到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是湘潭红色文化之一。


1.jpg

▲俯瞰文庙


湘潭文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位于小东门一侧,故小东门亦称文星门,元时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建于旧城区的城正街,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修缮、扩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因避水害,迁建于瞻岳门之东侧,即现址,规模扩大数倍,明末再度毁于战火。清顺治九年(1652年)第三次重修,其后经清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及民国3年(1914年)、民国36年(1947年)又多次修葺。原湘潭师范专科学院(师院)于1983年、1998年进行了整体维修和局部维修。2008年湖南科技大学又再次修葺,距今已有890多年的历史,是祭祀孔子的庙堂和古代官学教育场所。经过历史上的多次毁坏与修葺,今日文庙的规模远不及初,只有大成门、大成殿、亚圣殿和两座亭阁。从雨湖区城正街缓缓步入文庙正门,可见木门两侧分别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励志隽永的篆书;进入大成门,飞檐绿瓦的钟鼓亭映入眼帘,从大成门往前跨过天井就是大成殿,殿前左右连接庑廊,殿后有亚圣殿。整个文庙红墙琉璃、斗拱雕花、飞檐凌空,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fd50ccc52c509f532576dee322d7526_副本111.jpg

湘潭文庙内部


3月30日,湘潭文庙内礼乐和鸣,厚重的大成门徐徐打开。湖南科技大学“天开文运 庙学合一”癸卯岁湘潭文庙春季祭孔大典跨越历史长河,将“圣人”孔子大德远播的盛况再现湖湘大地。“至圣先师”是中国人对孔子的最高礼赞,文庙作为供奉孔子的庙堂,是传统中国社会纪念孔圣人的表征,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聆听圣哲先贤的殿堂。祭孔大典肃穆庄严,沿用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释奠礼”。在身着祭祀古装的主祭官指引下,肃立在文庙大成门前的嘉宾及科大师生整理衣冠,沿两侧的台阶拾级而上,依次来到大成殿前,祭祀先师,追思先贤。孔子后裔与社会各界人士、相关学者代表相继向至圣先师孔子敬献花篮、行鞠躬礼。


“湘潭文庙是湘潭的文脉所在,也是湘潭红色文化历史的见证”,湖南科技大学文庙研究中心主任周平教授在提及文庙修缮的目的时说道。南北宋时期,宋明理学处于儒家学说发展史上的最高阶段,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是理学的一大宗。湘潭文庙作为此时的县学,它的教育以儒家为正统,始终以宋明理学和湖湘学派为根本,坚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修身,主张以心性修养为根本,强调经世致用。这些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治学思想,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奋进精神,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参政意识,对后世尤其是近现代湖南影响深远。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刘道一、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曾以文庙为秘密据点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中共地下组织一直在文庙一带活动,直至湖南解放。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今日的文庙虽早无当年古柏森森,殿堂巍巍,香烟袅袅,古乐悠悠的教化景象,但它却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地,见证了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师范学院的变迁和今天湖南科技大学的飞速发展。


今朝:昭潭书院学脉绵延


去年九月,校党委书记唐亚阳和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诚共同为昭潭书院揭牌,雨湖校区正式恢复办学。唐亚阳表示,学校恢复雨湖校区的办学功能,是响应国家“让文物活起来”,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传承湖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文脉,守护湘潭文脉,回应广大教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的关切,满足更多优秀学子求学深造愿望的重要举措。“我希望,学校能将昭潭书院打造成培育时代新人的高地、传统文化研究的基地、文化交融互鉴的园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的胜地,让文庙和昭潭书院重焕生机,再现荣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认为,昭潭书院之于湖南科技大学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岳麓书院之于湖南大学的重要性。他表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岳麓书院与昭潭书院理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昭潭书院是湖南科技大学办学的血脉与起源。“湖南科技大学的学延传统有三百多年,重要原因就是基于昭潭书院。”周平教授说道,“唐亚阳书记去年发现文庙这个‘宝贝’之后,洞察到了文庙的再利用价值,将文庙的修缮正式提上了议程。”虽然昭潭书院过去因为某些原因停学了,但是昭潭书院的精神和血脉依旧存在,这对如今昭潭书院恢复办学以及恢复之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周平笑着说,“现在昭潭书院那边的基本设施已经按照现在的标准修好了,面貌正在恢复,相信不久之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厚重文化的建筑。”



a459db45647038af1bbcff8cfa07eda_副本.jpg

昭潭食府内部


目前,昭潭书院已经拥有了两万多册书籍,学校的第三图书馆也已经搬去了昭潭书院的图书阅览室,教学资源正在逐步解决。图书阅览室的外部是红砖墙,内部运用木板书架与木质地板,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身为学校现存“年龄”最大的食堂,昭潭食府经过翻新重建,唤起了广大校友的深刻记忆。昭潭食府在传统的设计上又增添了新鲜感,设计感满满的吊顶、桌椅无不昭显着新的活力。不仅如此,14路公交车公交线也在暑期内完成了优化。此条路线贯穿湘潭市最繁华的建设路、车站路等路段,经过湘潭火车站和湘潭汽车站,将湖南科技大学两个校区紧密连接在一起,是恢复湖南科技大学雨湖校区办学功能的重要举措。副校长赵前程在14路公交车公交线优化启动仪式上表示,14路公交线打通了14路公交车直达雨湖校区“最后一公里”,把公交开到了两个校区门口,极大方便了广大师生及沿线居民出行、购物、上学等的需求。“14路公交线的优化解决了我们对交通方面的忧虑,我们入驻昭潭书院的学生可以随时回到本部,享受学习资源。”教育学院22级研究生李智远说道。“14路公交车拉近了雨湖校区与本部的距离,研究生找导师沟通交流也方便了许多。”周平教授笑着说道。


在昭潭书院工作的辅导员彭雅婷对自己能来到这个充满红色文化气息的地方而感到荣幸。“湘潭文庙是湘潭文脉和湖南科技大学的根与魂,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师专、湘潭师范学院的历史变迁,更见证了湖南科技大学的发展。而我刚刚从科大学子转变为一名科大老师,这里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起点。”


人文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吕舜说道:“昭潭书院蕴含的文化气息拨动了我求实、求真的心弦,激起了我向上、向善的共鸣。希望在这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期许:“活”起来 “红”起来


文庙历史悠久,如今恢复办学,让文庙在历史的风华和岁月的掩埋中活了起来,我校雨湖校区则是学校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昭潭书院重焕光彩更是为湖南科技大学增添了一份特色历史红色文化,在此读书治学的学子们就是这份精神文化的传承。


据悉,在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6月湘潭文庙保护修缮项目列入湖南省2022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计划,学校随即启动了湘潭文庙修缮工程论证、勘察、设计、预算等工作。在经过严格的招标、评审、审核等一系列流程后,2022年4月,湘潭文庙保护修缮工程招标顺利完成。湘潭文庙保护修缮工程通过重点修补损坏和影响风貌部分,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低限度干预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采用传统工艺,按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复,且尽可能的使用原构件,从而消除险情、隐患。目前文庙已经修缮完毕,迎来癸卯岁湘潭文庙春季祭孔大典。

188364d7e4685b82ffa75075fcd14b2_副本.jpg

▲修缮后的昭潭书院一角


作为湖南科技大学除文庙、昭潭书院以外的第三大“宝贝”——苏式建筑——正在紧密鼓地修复中。昭潭书院的苏式建筑建于1958年,砌的是红砖墙,建的是木板阶梯,踩在上面就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目前,昭潭书院苏式建筑的修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完成。


我校将以湘潭文庙修缮建设为依托,积极挖掘湘潭文庙历史文化底蕴,开展湘潭本地历史文化研究,科大校史、隐山文化、湖湘文化、昭潭书院文化等专题研究,不断彰显学科专业地域特色,直接服务湘潭城市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以及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我校准备把文庙、昭潭书院和苏式建筑整体申请国宝,打造成一个旅游地。“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们准备向社会招商,做实体文创和活体文创两大板块。”周平教授说道。


“湖南科技大学雨湖校区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昭潭书院不仅是科大全体师生的一件喜事,也是推动教育强市、助力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更是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的生动实践。”丁诚副市长对昭潭书院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希望我校努力将昭潭书院打造成经典红色名片,助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成历史文化名片,发挥文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独特优势,大力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突破;打造成英才教育名片,发挥书院在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提升新时代育人质量。


昭潭书院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校园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一砖一瓦,一树一叶都承载了满满情怀。“希望新生们能珍惜机会,用心丈量脚下的土地,好好感悟眼前看到的一草一木。”周平教授说道。


(一审:李海屿   二审:王 虎   三审:李友桥)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