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北京大学教授刘意青来校讲学

 




6月14日晚,外国语学院“i 悦读”英文经典原著导读系列活动之三“喧嚣与骚动——略读20世纪30年代美国小说”主题学术讲座在外语楼101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教授刘意青担任主讲,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恐怖暴力和动荡不安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刘意青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民众的美国梦被击碎这一大背景开始介绍,提出这一时期的美国作家的作品是新时代产物的观点,分析了作品中所描绘的衰败与绝望的场景,她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多的表达的是对梦想破灭的担忧以及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恐惧,反映了经济大萧条给人的身体以及精神所带来的创伤与痛苦。

随后,刘意青从内容介绍、文本阅读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威廉·福克纳的《圣殿》以及詹姆斯·M·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这两本著作的相关内容。刘意青表示:“汽车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她提到,在《圣殿》中,汽车是带着女主角从清白少女走入妓院的工具。而《邮差总按两遍铃》中的汽车则是主人公用来谋杀的工具。前一部作品是通过作者高超的故事组织能力构建的一个不断奔跑的格局以及持续的紧张和恐怖,形成的令人震撼的怪诞巨作;而后一部作品则是一部讲述底层人民在当时的时代下真实的经历,结尾的升华使作品上升到悲剧的高度。

谈及英语小说阅读,刘意青指出,学生不应该一开始就阅读生词过多的文学作品,而应该从易懂的原著出发,不断阅读与思考,这是提高英文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她告诫在场的学生:“想要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就要多读原著,从原著中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据悉,此次讲座为我校外国语学院“i悦读”——英文经典原著导读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每月将定期邀请名家解读英文名著,引导大家阅读经典。

 

新闻链接:

刘意青,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并留校任教,后相继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舆本尼分校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外国语学院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哈佛燕京研究院研究员。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