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已经成为毕业生群体中讨论的热点话题。五月末,各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陆续拉开序幕。从选题、资料搜集、修改补充到初稿审阅,我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已历经数月。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不仅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总结陈词”,也是老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论文的机会,老师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设计)论文的逻辑关系提出质疑、对具体概念进行追问、对资料的引用和格式规范精益求精,全面促进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为他们上“最后一课”。
厚积薄发 轻松应战
“我的论文主要从六个方面来对我的观点进行论述,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各大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体平台对足球的报道,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来自潇湘学院12级新闻系的肖雄在答辩现场自信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总结性概述。
他的论文以《浅析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媒体倾向——以足球报道为例》为题,“之所以选择足球报道作为我的论文主题,是因为足球是我的一项爱好,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体育记者。”肖雄淡然说道。对于热爱足球的他而言,此次论文的准备过程非常轻松。平时他对足球赛事报道非常关注,四年的日积月累,让他面对毕业答辩显得轻松自如。“这份论文都是我四年来心得的总结,不会有人和我有雷同的观点,这一点,我很自信。”他笑着说道。
“我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只要在准备过程中花了心思,论文答辩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老师会帮你指正理解上的错误。”12级汉语言文学四班的肖玉聪谈起这次毕业论文答辩,她这样形容:“就像和朋友谈话一样。”
四年回顾 不断完善
答辩现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邱明月一直在台下认真倾听每位同学的答辩,并随时用笔记录下别人的问题,以此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她以“1960-2012年东北气温变化趋势研究”为题,厚达52页的论文,是她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只有认真过,才会有真东西。”邱明月回想起答辩的准备的过程无限感慨。
法学院论文答辩现场,法学专业的方吉丽走上讲台,面对着三位指导老师展开她的论述。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完善》。自去年十二月份开始选题以来,她便广泛搜集资料,并结合老师意见不断修改论文。历经数月,她终于将自己辛苦“磨”出来的“心血”搬上讲台,呈现在恩师面前。
“我的论文导师研究商法,因此我选了经济类的课题。”方吉丽曾兼职校园食品代购,积累了许多经验,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也让她萌生出联系自己的专业知识就食品安全问题写一篇毕业论文的想法。答辩结束后,她对不断修改论文的过程依旧心有余悸,但她始终认为:“毕业答辩是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次历练,没有参加过答辩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承上启下 重新出发
从第一阶段的学生陈述、老师提问到第二阶段的学生答辩,人文学院的答辩现场井然有序,老师提问一针见血,同学们迅速记录下问题准备第二次做出回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鑫洋坦言道:“老师们都很直接,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在离校后的日子继续学习不断成长,并且希望我们都能继续保持严谨刻苦的态度,一直求索下去,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忠告。”
5月29日,艺术学院美术学与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学术论文答辩分别在美术楼和音乐楼展开。其中刘文晔的《现代竹制家居产品中的“慢设计”应用研究》和李佳维的《王菲流行音乐演唱艺术研究》等诸多优秀(设计)论文让导师们印象深刻。
艺术学院尹建国教授评价这届毕业生说: “学生整体都非常认真也很有耐心,对于他们的毕业,并不能算‘毕业’,艺术的奥秘还要等待他们继续去发掘,只有慢慢静下心来,沉潜下去,才能重新整装出发,走的越来越远。”艺术学院院长李毅松也在第二组答辩会上总结:“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毕业论文答辩永远都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