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视点】 “ 再”见樱花故事
“在樱花园呆了一天,除了搜集稿件资料,一些场景深深触动了我。”校园记者刘蓓全天在樱花园进行采写工作,下午六点才结束。每逢樱花节,除了五湖四海的游客汇集于此,校园记者们也忙碌地穿梭在樱花树下,用笔记录下一个个难忘的场景,再次传递樱花节里有趣的故事。
文明赏樱,“再”行动
第二次参与樱花盛会的校园记者郝建一,她说,她感到最欣慰的是“文明赏樱”的观念正在广泛传播,逐步加强。
3月26日上午,郝建一来到樱花园进行采写,她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樱花园门口出现了一些“手印樱花,文明赏樱”、“拍护樱视频,送奖品”等活动。摆点处,无论是游客,还是在校学生,都十分踊跃地参与进来,在展板上留下自己的手印,表达对于文明赏樱的支持与提倡。“从前,我们更多的是线上倡导大家爱护樱花,现在将这种倡导活动搬到大家眼前,是非常有影响力,值得坚持下去。”郝建一感叹道。
以前,打开网络平台,各种不文明赏樱的行为开启“霸屏”模式。现在,我们会发现,不雅的图片越来越少,充满屏幕的“愤怒”言语被“赞叹”语句渐渐所替换。
“赏樱现象得到改善,除了相关护樱工作人员的努力,游客素质提高也是重要因素。”校园记者沈顾佳发现,很多父母在带领孩子赏樱的过程中,在认真教导孩子要善待鲜花,呵护绿植。
不文明赏樱的现象短时间内全部消失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有心去改变,赏樱的氛围会越来越好。“看到大部分游客还是很爱护樱花,我觉得以后高素质的游客人数会持续上升。”沈顾佳自信满满。
暖心故事,“再”上演
樱花园里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校园记者江涛就在园中碰到了来自福建三明的刘先生,“我们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赶来儿子学校赏樱,这是第一次看科大的樱花,确实很美。”
刘先生的儿子就读于我校计算机学院,此次是特意把父母从家乡“请”来赏花。“咔嚓”一声,一家三口相互搭肩,在樱花树下留下灿烂的笑容,让站在一旁的江涛羡慕不已。
而让校园记者杜颖念念不忘的是中午遇到的一对父女。女儿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准备在“你是人间四月天”公益活动前留影。老人听力稍弱,女儿耐心地在他耳边提醒他看镜头,老爷子笑着对镜头摆摆手。
杜颖回忆起这一幕,心中有许多感慨:“对于以前很少陪伴父母,我感到很抱歉,以后会尽量多陪父母到处走走。”
免费服务,“再”投入
樱花节带来的是人流高峰,交通拥堵,而有那么一群大学生坚定地站在十字路口,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让交通保持畅通。谈到他们,写“护花使者站岗守卫”新闻的校园记者邓丹杰心疼不已。
军训团团长夏威负责在北门十字路口站岗,从早上七点半站到下午五点半。 一天下来,胳膊上的旧伤让他疼痛不已,但他一声不吭,默默坚持在岗位上。
“他们是用行动告诉大家,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可以吃苦耐劳。”邓丹杰十分敬佩地说道,“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做好你自己的工作,就会让别人觉的你很了不起。”
除了道路两旁,忙碌的交通指挥员,樱花园里到处都有大学生的身影。艺术学院的同学才艺表演,志愿团的志愿者们热心帮助,汉服展示……
“看到科大人为樱花节尽职尽责,我为自己能为樱花节出一份力,感到非常自豪!”校园记者龙敏在采访本写道,这些行为既体现了科大学子良好风貌和青春活力,还融入到了樱花节中,增加了樱花节的丰富性、有趣性,可谓一举两得。
后记
面对每年的樱花节,作为校园记者,我们不仅要采写固定新闻,还要注意每年的“不同”,思考变化的好坏,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同时,我们也是一名普通的赏樱者,有义务为樱花节服务,有权利对不好的行为说“不”。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