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三全育人】刘辉亚:执于一心,做一名教育的行思者


“‘三全育人’中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育人举措和育人内容,重点是全员育人,因此应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调动全员育人积极性,全面落实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内容和举措。”


刘辉亚,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自负责学生工作以来,他守正创新,担当立德树人使命,致力于为“三全育人”谱新篇、开新局。他砥砺奋进,坚持育人创新,彰显教书育人新作为,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刘辉亚_副本.png

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辉亚与学生交流


潜心立德树人,用真情助力成长


“育人先育己。”作为一名育人者,刘辉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为人师者,必须要把“育己”当做终生践行的课题,要想作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自己必须永远乐于做一个读书人。


自2017年任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会及校友工作以来,刘辉亚便注意到大学生初入校园时普遍面临的适应性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明白“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走什么样的路”,主动承担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适应性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各类专题讲座。“刘辉亚老师是我大学生涯的引路人,他开启了我的职业规划之路。”18级教育学专业霞天佑说道。现在他已成功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谈起大学的学习生活,他说自己大一上学期时,便在刘辉亚的指导下参加职业规划比赛,获得了校决赛最佳人气奖和三等奖,这次的经历让他明确了目标,也获得勇气和自信,朝着目标一步步努力。


“刘老师是一位负责且努力的老师,他非常重视学生,很愿意去倾听我们的问题,与我们交流,提供帮助。”17级小学教育专业张敏深有感触。刘辉亚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岗位,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他认真倾听学生意见,并采纳合理的优化方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他时刻关注,对有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提供具体建议和帮助。有时候,学生们会开玩笑地说:刘老师是真正的“守夜人”,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有时候深夜整个教学楼都安静下来了,可他办公室的灯还是亮着的,就算在周末也能总是看到老师工作的身影。


“育人是要有基础的,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资质,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下定决心改变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他,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参加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各类师资培训等,积极开展学生的学业、职业、心理、就业等方面个体咨询辅导 1000 余人次。为探索育人新路径,他立足工作岗位开展多项研究,其中撰写的实践育人案例获评学校实践育人示范案例,并成功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库。


“这些都是为践行‘三全育人’做理论支撑,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法。我们不光要埋头苦干,同时要讲究策略,才能有成效。”刘辉亚说。


聚焦创新育人,用改革指引发展


“‘三全育人’,前提是做到全员育人,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把全方位、全程育人做好,做出效果。”刘辉亚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新模式。


接管教育学院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刘辉亚便发现学院的活动很多,但内容、形式不创新,学生积极性不高。他转变思路,融合“三全育人”新理念,整合优化课外活动内容,打造以学生主体的“朋辈教育”、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主体的“专题讲座”、以优秀校友和校外名师为主体的 “典范教育”三大版块的“助我成长”活动品牌,让学生全方位受教育。“刘辉亚老师很关注我们的健康成长,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开创了‘青春夜跑’活动,对加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霞天佑说道。


“三全育人”如何创新与实践?刘辉亚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突破以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贯穿全程、效果不明显的局限,构建以“人岗匹配”与“职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分“大学4个阶段”进行,推进全程育人。以“1+4”教育形式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给予学生全程化、立体式的成长辅导,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入学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只有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始终,才能有效果,起作用。”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刘辉亚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学院“心语空间”特色成长辅导室、教学场地团体辅导室508以及专业老师辅导,组建“五支队伍”, 采用“五种方式”,开展“六维辅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利用专业的老师全方位心理育人,为学生提供贴心便利的服务,并落实到全员育人中。‘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全员参与,靠一部分人是做不成的。”刘辉亚谈道。


不忘教育初心,用实践培育人才


“刘辉亚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情怀的老师。”这是他的学生对他的一致评价。从进入教师岗位以来,刘辉亚始终不忘教育初心,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背景下,秉持知行并重,培育实践型人才,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谱写实践育人新篇章。


“实践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多方面的培养。”刘辉亚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开展教育扶贫和心灵呵护公益服务社会实践,形成了“一核两翼四结合”实践育人品牌。木槿感恩支教社团每学期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亲力亲为,尽力协调各方面问题,为支教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在支教过程中,他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小结,发现问题,改进支教方式;支教结束返校,他也要求学生写个人总结,谈收获、感悟,并将反思总结归纳成经验,用于下一次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想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些公益教育。”他指导的木槿社团形成了实践育人的固定模式,让广大学子受益终身,同时也为乡村教育发展奉献了智慧与力量。“刘辉亚老师在支教社团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社团支教的四年里,让我明白了学人为师的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未来发展道路。”木槿感恩支教团的团长张敏说道。


当前,刘辉亚正致力于构建“一个专业、一项比赛、一名指导教师”的育人制度。他认真组织开展师范生讲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同时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儿童文学创作、经典诵读比赛等赛事。“通过搭建平台,锻炼师范生各方面的能力,助力学生通过考试,拿到求职敲门砖。”在他的努力下,教育学院师范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逐年提升。


刘辉亚说:“怎样形成强大合力,提升‘三全育人’实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把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