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著名历史学家郝春文来校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敦煌”

作者:文/曾娇慧 周旭通 图/郭玲儿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4-11-14 浏览:38


 
  “今天的讲座内容不是针对很高深的研究成果,我通过这个讲座,对敦煌的兴趣又浓厚了一些”,来自人文学院13级历史班的刘一丹听完讲座兴奋地说。11月14日下午4点,“人文大家谈”系列讲座之八十三讲在第九教学楼408开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郝春文给我校师生带来题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敦煌”的讲座。


  讲座伊始,郝春文指出了敦煌被喻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闻名世界的原因——我国先民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敦煌古代文化。而这一文化现象与其古代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对外交往的窗口,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中间地带,除此之外,敦煌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让敦煌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通道,还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的枢纽。

  “这是什么抽象艺术?”台下有些同学看着郝教授放映的PPT互相议论。“由于壁画颜料氧化,尤其是含铅的颜料会由白变黑,这给研究敦煌壁画增加了很多困难”,郝教授的解释让同学们恍然大悟,他们努力识别着图片中的人物。郝教授主要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文献,并以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为例,详细说明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定义、范围、价值与壁画内部结构布局,深入阐述了壁画内容随朝代变迁的过程。郝教授还简单描述了早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三个故事——尸毗王本生、萨埵饲虎本生和九色鹿本生。他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全场观众全神贯注,并不时发出笑声。

  郝春文为了让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更加理解讲座内容,特意用5张地图证明敦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讲到壁画与文献时,他更是用了50多张图片使大家“身临其境”。

  人文学院研究生胡玉尺听说讲座内容有关敦煌,便早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等候。他很敬佩郝教授渊博的知识。讲座后,他对敦煌文化兴趣更加浓厚。胡玉尺已经决定要在下一个暑假去敦煌参观,亲身体会敦煌文化的魅力。

  新闻链接:
  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佛教协会会员、(国际)太平洋邻里协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等职。目前正在从事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