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三全育人】王晓亮:情怀铺就创新路,传承引领育人道

走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王晓亮的办公室,门窗大开,空气清新,数盆绿植生机勃勃。近四年来,王晓亮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为创新创业人才库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专业学生。在他眼里,对待学生就和呵护盆栽一样,想学生之所需,方能使其茁壮成长。


王晓亮.jpg

▲王晓亮给学生讲解知识


创新:让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情怀


身为物联网专业负责人,王晓亮积极开展各项校企合作活动,力求在技术上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机会。“物联网专业涉及多学院、多学科知识,如果我们单纯让学生去学一些纸上的东西,他们就会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而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在与校外企业的沟通中,王晓亮始终坚持以学生利益为先,要求企业带着设备与项目来校交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前沿技术接触的机会。


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时,王晓亮总将创新放在第一位。“我觉得不管是做项目还是科研,创新都是最重要的。”在王晓亮眼里,创新的点子就像是兴奋剂,能让学生兴奋起来,铆足劲向前冲,达到即使筋疲力尽,却依然充实快乐的境界,从而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努力,终将科研变成自己的情怀与梦想。


“要让学生随时随地找到指导老师”,这是王晓亮对自己的要求。也正因如此,他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办公室和实验室中度过的。每当有学生走进办公室,谈起科研项目的瓶颈,王晓亮总会将所知倾囊相授,从过往经验到近日听闻的前沿技术报告,无一不谈,只为从中提炼出最新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创新项目。


传承:让优秀的经验代代相传


逸夫楼中的教室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上课的教室,实验的基地,也是时常举办“优秀学生大讲堂”的场地。每当“优秀学生大讲堂”开展,演讲者在站上那一方讲台之前,或是毕业多年的优秀学生,或是与王晓亮熟识的行业翘楚;而在站上那一方讲台之后,他们便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优秀经验的传承者。


“培养学生一定要注意把前面优秀学生的经验传承下去,这样之后,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好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王晓亮说道。带着这样的想法,王晓亮开始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举办“优秀学生大讲堂”,不时将自己眼中的优秀人才请进学校,走上讲台,让他们的经验在学生中代代相传。而当王晓亮成为系主任之后,这一活动也被带着走出班级,面向专业学生逐步推广。


“经过王老师的介绍,听了优秀学长的讲座,我才真正了解到作为一个竞赛人的艰辛,以及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成就,心潮澎湃之余,当下就非常希望跟着那些优秀的学长进行技术学习。”17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曾鹏杰回忆道。


育人:让学生时代的感悟长存心间


王晓亮的学生时代记忆中一直有一位教授操作系统的老师,在他的记忆中,那位老师的课堂不止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为他带来了许多人生感悟,为他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喜欢一个老师,是能让学生发奋学习的。对学生时代的经验总结让王晓亮得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也为自己定下了“像一个长辈一样去关怀学生”的目标。“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或者苦恼的时候,王老师都会从过来人的角度给我一些他的建议,往往也能帮助我慢慢地走出那时的困境。”曾鹏杰说道。


在教学过程中,王晓亮一直秉承着“因材施教”的理念。他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学生心里的目标,把教学和学生的人生目标结合起来,把学生对未来的期盼和潜力挖掘出来。面对知道自己人生目标的学生,王晓亮会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协助学生向着目标前行;面对心有迷茫的学生,他便会潜心挖掘学生的优点,将学生引上能够发扬其优点的道路。“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关键几步需要有什么素质,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就需要有人指点,这就是我要去做的事情。”王晓亮说道。


讲创新,重传承,这是他的育人之道;尊重每一个学生意愿,让每一个学生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这是他的为师之道。把学生视作荣光,让学生走向优秀,将学生培养成最优秀的人,这就是王晓亮的教育理念。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