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第十二届年会 暨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6月26日至27日,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研讨会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主办,中国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我校人文学院联合承办。


1.jpg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2.jpg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开幕式在我校立言楼4-1报告厅举行。我校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慧出席,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才智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高克勤,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少华,我校社科联副主席王友胜与会。台湾成功大学名誉教授张高评,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汉喃研究所教授丁克顺,日本九州学园福冈国际大学名誉教授海村唯一,韩国启明大学中文系教授诸海星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参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湘潭大学及四川省社科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近五十人参加会议,我校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到场聆听。开幕式由人文学院院长刘奇玉主持。


3.jpg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慧致欢迎词


4.jpg

▲人文学院院长刘奇玉主持开幕式


谢慧副校长致欢迎词。她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享了我校的办学经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直至今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谢慧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该学科教师在长期教学与科研中做出了比较优秀的学术成绩,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陈才智教授致开幕辞《踏稳史料的大地去仰望中华文学的诗意天空》,他说,作为目前文学研究领域跨度最大的学术组织,在刘跃进先生的带领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正稳步迈向不惑之年,初具成熟的品格和魅力,团结了有志于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一大批海内外同人,取得了骄人的优异成绩。自2005年宜宾会议至今,古代分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会,涉足中华大地的南北东西,得以与不同地域文化进行各种亲证性交流和体验。在郑杰文先生的带领下,取得足以自豪足以傲骄的优异成绩。


会议设海外学者、大陆学者大会主题发言各一场,其中海外学者大会主题发言线上进行。张高评以“文学史料与文学会通”为题,畅谈了对“文学创作之破体与出位,文学史料与破体为文”的理解,提出“以文为诗、以词为诗、以赋为诗”“以文为词、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赋、以赋为文、以文为四六”三种观点,并通过将其与《史记》《左传》中的内容一一对应,展开深入的探讨研究。“思考不能过于执着,要多运用创造性、开放性思维,融汇古今打破文体的限制方能得到重点突破。”张高评说道。


5.jpg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陈才智发言


6.jpg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高克勤发言


大陆学者中陈才智、高克勤、孙少华、陈元锋等四位专家作了大会主题发言。陈才智以“从接受史视野重新理解白居易”为题,认为在放翁气象与醉吟诗风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陆游不仅枕藉乐天诗,而且意摹香山体,放翁气象取法醉吟诗风,早年偏于对现实生活的投入与关注,中年尤其是晚年,则偏于闲适诗风,尤其是淡泊虚静的神情气味,而贯以始终的则是在逼真的描写笔法,平易明白的语言风格。孙少华以“四子合传与黄老‘黜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文本解读层次”为题,提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史料,有两种文本解读层次,若从司马迁以其所处时代形成的结论性语言赋予该传的“当代”史料这个层面解读该传,可知将四子合传,除了他们“本于黄老”“原于道德”的共同点,还有本传所称的“黜儒”一面。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与“太史公曰”中对“黜儒”不置一词,显示他对四子“本于黄老”的格外强调。这种做法,具有调和儒家与黄老关系的作用。


7.jpg

▲分组讨论


8.jpg

▲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分“诗歌总集及其他研究”“诗词与诗学研究”“文学史料学考辩与阐释”“戏剧史料及文体研究”等四场进行。代表们围绕以上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议内容充实,专家们表示收获满满。


10.jpg

▲参与会议人员集体合照


会议闭幕式在华银国际大酒店博观厅举行,我校王友胜教授主持。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孙少华教授做大会总结报告,指出会议很成功,论文质量高,办会细致周到,让人感动。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