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田野15载 记录被遗忘的文化
记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李跃忠
个头不高,中等身材,稀疏的头发下挂着一副学术研究者一贯保有的近视眼镜,当他咧开嘴笑的时候,甚至露出了有些不齐整的牙齿。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李跃忠老师已经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屋“采访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完的”,说完李跃忠指着另一个房间,“在那进行采访吧。”
这是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三个大书柜占据了很大的空间。随意朝书柜里瞥一眼,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地方文化研究的书,书柜旁边还有一台被各种书和打印资料包围的电脑,在书的世界里,它伊然成为了配角,小茶几也已经失去它原有的功能,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小小的文件摆放点,根本找不到丝毫空着的位置了。“快请坐吧。”李跃忠老师手里端着刚从厨房泡好的热茶,放在稍微显得宽敞一点的办公桌上。
“这是既是书房也是我的工作室,这十几年的调研的资料几乎都在放在这里。田野调查的桥本、抄本等就是在这里进行整理,然后用电脑录入。”说完,李跃忠老师在我们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聊起了他的田野调查经历。
老艺人的话感动至今
李跃忠老师的田野调查之路,其实早在他硕士期间便已开始。为收集有关山西泽州秧歌文化的资料,1999年,李跃忠在晋城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田野调查。迄今已是十五年。长年来他利用暑假、寒假奔走于田野乡村,先后走访了山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的百余个村庄,调研了近二百名民间艺人。在与这些民间艺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年一通与向登高老艺人的电话让他感动至今。
2013年,李跃忠申报的教育部项目“民间文学视野下的湖南影戏剧本研究”获得立项,需要再到农村拜访一些民间艺人,以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他决定再次拜访向师傅,一是亲手将自己新出版的《湖南影戏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送给他,以向其数年前在调查影戏时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二是继续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为了保证第二天能见到向师傅,李跃忠到衡东县后提前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介绍说,“我是2005年时经向国政老师介绍到你家拜访过你的那个博士生”,老人一听,马上说:“你是李跃忠吧。”
“离上一次拜访向登高老先生已经是九年前,那时他已快60岁了。没想到老人家还记得我。”上一次拜访辞别向师傅后,李跃忠不久后给他寄了一份简报和几张相片,由于那一年拜访的艺人较多,所以寄出资料后并没有打电话问一声,是否收到了。当时一听老艺人记起了自己的名字,感觉既高兴又惭愧。
“看来以后还得多和这些老艺人联系联系,因为他们希望有人能够去倾听他们的故事。 ”说完,他皱着眉头苦笑了一下。
做田野调查吃了不少苦
十年前,李跃忠考入中山大学,师从博士生导师康保成攻读戏曲民俗学的博士学位。刚入学时,他准备以“湖南影戏研究”为博士论文选题,但他觉得地域性的研究层面较窄,学术拓展空间不大、可持续不强,后来就改成了“中国影戏与民俗”的专题。2005年暑假,导师康保成安排李跃忠带领一个博士生和一个硕士生组成一支考察队,在湖南省、湖北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
他们考察的第一站是望城区影戏老艺人邢玉超。通过文献查找,李跃忠得知了邢玉超的住址。他们一行人从县城乘坐公共汽车到黄花塔镇,因距真人桥何家冲组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也考虑到路况不熟,于是又在路边租了一辆跑跑车(即三轮车)到10公里外的真人桥何家冲组,来到了邢玉超家。可是很遗憾,85岁的影戏老艺人邢玉超已经在数月前过世。
李跃忠试图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一些的资料,但是,老艺人的媳妇李辉告诉他们,老人并没有留下遗物。正当他们准备无功而返的时候,老艺人的媳妇建议,“你们可以去找找住在港子塘村的老艺人的徒弟王炳初。”
于是李跃忠三人又坐跑跑车往七、八公里外的港子塘村赶去。半路,车子坏了,他们只好步行。当时正值7月份,天气燥热,太阳毒辣辣晒得皮肤生疼,不想农村简易公路叉道特别多,他们走走问问,问问走走,走了约1个小时才到了王炳初老人家。王炳初,13岁学习唱影戏。从艺六十多年,近年来身体状况不好,已有几年没唱影戏,李跃忠和王师傅交流了关于皮影戏的民俗。
短暂的休息之后,准备原路返回。酷暑烈日下从港子塘村步行到黄花塔,走了几乎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同行的女硕士生因劳累中暑了,一回去就病倒了,吊了两天的点滴才好起来。回想起那段经历,李跃忠老师说,“那个时候根本不觉得累,对于每一次乡镇的调研都觉得很兴奋,想着能收集到很多关于戏曲民俗的资料,就告诉自己,所有吃的苦都会是值得的。”
让民间艺术故事传承下去
湖南影戏作为农耕文明之一的民间艺术,它们的传承与传播基本上没有文字,鲜曲谱,当然更不用说什么音频、视频了,靠的是艺人的口耳相传。几千年的接力棒传至今日,由于时代的原因,后继乏人,掌棒者大多年逾古稀。民间艺术的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民间艺人目前的生存状况很糟糕”,李跃忠说,除了其中一小部分能够完全以自己的手艺作为谋生手段,绝大部分的艺人处于半职业状态。有表演的时候,他们就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空闲时间还得去打零工养家糊口,现实慢慢地让他们不得不放下原本的饭碗,选择另一种职业。
为了能够让戏曲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十五年来,李跃忠走访了百余个乡村,记录了相关口述史料十余万字,搜集戏剧抄本近千种,拍摄珍贵图片资料近2万张。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李老师还出版了10部著作。
2013年似乎是李老师迄今最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出版了两部著作,获批了一项教育部项目,当然最令他高兴和自豪的还是在这一年,他的学术著作《演剧、仪式与信仰——民俗学视野下的例戏研究》、《中国影戏与民俗》分别获得了由中国文联颁发的第11届“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和由湖南省文联颁发的“第一届湖南省民间文艺奖?民间文艺图书奖”二等奖。
目前,李跃忠老师正致力于“湖南影戏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他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老师,不敢说自己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多的记录下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让民间艺术的故事一代代的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