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老故事的大学生——记“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刘牧黎
像这样的采访,刘牧黎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刘牧黎供图
作为湖南新闻界最高奖,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是新闻工作者非常看重的奖项。2010年的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副刊作品总共才评选出10项,法学院2008级学生刘牧黎的作品,就是十分之一!这是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第一次授给在校大学生,并且是“90后”大学生。(本报175期曾报道)
一鸣惊人,“90后”摘头奖!
“得奖了,一等奖!”刘牧黎听到《衡阳日报》编辑何芬在电话那头激动地报喜,只觉得如同梦境。牧黎打开电脑,在湖南省新闻协会的网站的“湖南省新闻奖”公示名单上搜寻着自己的名字。“刘牧黎”,在“报纸副刊类一等奖”的那栏中,他发现了自己的名字,简直难以置信!在此之前,他的文史专栏《奶奶讲的故事》脱颖而出,获得了“湖南省市州好新闻一等奖”,当时,何芬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你的作品送到省里评奖去了。”牧黎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在众多资深新闻人和作家中一鸣惊人,登上湖南省新闻界的最高殿堂。
“我想评委们并不是看中我的写作功底有多么深厚,而是对我所关注的这一题材的肯定,是对我脚下这一片土地的肯定”。惊喜之余,牧黎重新翻开获奖专栏里的一篇篇文章,长长地看、静静地思考,回忆着创作中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场景开始在牧黎脑海里一一放映。
取物于无形,润物细无声
2009年8月的一天,牧黎和父亲一同回到衡阳县渣江镇的老家。茶余饭后,与同族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80多岁的姨曾祖母递来一杯沁凉的野菊花茶,牧黎忍不住问起老人偏爱野菊花的原因,却引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老人忆起年少时美丽的爱情,丈夫常常带她采摘野菊花;抗战时期丈夫被抓壮丁,杳无音讯;40年后,身在台湾的丈夫辗转周折找到妻子,却早已物是人非。牧黎听得出神,讶异于如此传奇的故事竟然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仔细询问细节,姨曾祖母见后辈对自己的故事这么感兴趣,也动情地讲述,牧黎的思绪仿佛也被拉回到那个年代,心灵被极大地震撼,他觉得自己必须写下这个故事。
回到家后,横亘老人一生的牵挂被他以一篇《野菊花》道出无数感动。他把文章发在了自己的QQ空间里,被何芬偶然发现,有感于文章中普通年轻人所没有的厚重。何芬向牧黎提议,可以在日报上专门为他开设一个文史故事专栏描绘衡阳往事,并鼓励牧黎坚持写下去,将老衡阳的历史文化用历史散文的手法写出来,牧黎欣然接受了她的意见。
就这样,牧黎开始了创作,他在记忆中搜索着儿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传说,在《衡阳县志》等文史书籍中找寻灵感,在和老人的攀谈闲聊中发现故事。2010年暑假在《衡阳日报》实习时,牧黎抽很多时间到衡阳老家采风。对于史料上记载不详尽的,牧黎会亲自找当地老人询问,和老人相处久了,牧黎摸熟了怎样与老人更好地沟通,认真倾听,语气放松自然,“老人们都很怀旧,有一个后生愿意去听他的故事,老人们往往越讲越动情,许多细节便成了意外的收获。”一年时间里,牧黎几乎走遍了衡阳县的古镇乡村。
随着文章越写越多,牧黎时常提醒自己写这些文章的初衷——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我希望我的文章能成为别人了解老衡阳的窗口,而不仅仅是文艺作品。”正是基于此,牧黎要求自己文章中的地点、方言、风俗习惯一定要真实准确,大的历史背景一定要符合史实。对待细节上,牧黎也十分较真,曾有一位深谙衡阳历史的老先生通过何芬对牧黎《湘江之滔》里的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牧黎反复查证,并联系老先生跟他说明自己的依据,最终老先生信服了。
回到学校后,牧黎先完成学习,再挤出时间沉下心创作。他喜欢在夜阑人静时,用心灵与故事中的人交流。在他的笔下,土匪与木匠的情深义重荡气回肠,为教书育人鞠躬尽瘁的洪老师感人至深,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孝连的曲折一生牵人肺腑……他说:“他们那代人活得轰轰烈烈,他们虽然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但始终葆有正直、勇敢、诚实、担当,活得有骨气!我一定要把这样的精神延续下去。”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牧黎用《奶奶讲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衡阳生活画卷,他的创作不仅源于对文学的热爱,更在于浸入心田的那一股乡情。
在写作的过程中,牧黎发现家乡的一些古迹保护不当,甚至遭到破坏,这让他心痛不已。今年牧黎走访土匪寨时,发现山寨早已不复原貌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商修建的一座寺庙。“要知道这座山寨在抗战时期救过全村人的性命啊”,想起寨子的现状,牧黎很是遗憾。
牧黎总想着能为家乡的建设做些什么。进入大学后,牧黎发现同学们对衡阳的了解仅限于“衡山”,同学们短途游首选的都是张家界、凤凰。这引起了牧黎对家乡旅游业的思考,为何衡阳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却不被人所知?于是牧黎与几个朋友一起在学校做了一次大学生旅游线路调查,找出了同学们不愿去衡阳旅游的普遍原因及对衡阳认识的误区。紧接着在衡山景区进行现场考察,采访了景区的工作人员、游客、旅馆饭店、附近的居民,了解衡阳旅游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他发现衡阳旅游业发展不突出的原因在于定位不明确,没有一个现代的旅游创意构思。牧黎将他的想法写成一篇调查报告,寄给了《衡阳日报》。牧黎的文章引起了报社的关注,并以《一位90后大学生眼中的“旅游衡阳”》为题,长篇报道了牧黎的想法。
正是这种对于家乡深沉的爱,让他的作品散发出动人的情愫,打动了评委。当牧黎获奖的消息传来,哥们王骞打趣道“深藏不露啊!”在他的眼里,牧黎内敛、谦和而有礼貌。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叶军说起牧黎也赞不绝口,他说:“牧黎是个懂事上进的孩子,虽然不善言辞,却是一个‘思想者’”。业余时间,牧黎喜欢看书、读报、打篮球,生活虽不如同龄人丰富,倒也有滋有味。
《奶奶讲的故事》还在继续,牧黎仍会背上行囊游走于家乡的山水之间。广袤的土地丰富了他的童年,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谦谨的品质,秀美的山水陶冶了他的情怀,而牧黎也以他的实际行动回报着他心心念念的那片土地。
相关附件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