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学人

创新之星初长成——记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殷培孟

  作为湖南省三名获奖者中唯一一名本科在校生,我校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殷培孟同学应邀前往北京参加12月9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2日,殷培孟载誉归来。

  相约明湖畔,我们走近了这位正在闪耀星辉的“创新之星”。

 

人小本事足的“殷师傅”

 

  在妈妈的记忆中,殷培孟从小就热衷于动手做些小发明。小学三年级时,他借了同学买的小木车玩了一会,便发现小木车虽好看却不够灵活的毛病。回家后,他就开始了翻箱倒柜的行动:废铁皮、小型发动机、旧变压器、废电视机天线都被他搜了出来,几经捣腾,一部类似的电动铁皮小车终于问世。这算是殷培孟科技创新路上的第一件作品了。

  “一开始是收音机、电话机,再到后来的落地扇、电视机,在一拆一装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取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操作技能,更无限地激起了我对创新制作的浓厚兴趣!”

  这以后,殷培孟除了经常拿家里坏了的电器进行“实战演练”,还义务为邻居们维修家电。“小孟初三那年,维修工都整不好的抽水泵愣是被他给修好了!” 谈起儿子的创新萌芽,殷培孟的爸爸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时间一长,他的技术得到了邻里的广泛肯定,十里八村的街坊都知道了这个人小本事足的“殷师傅”!

 

数学是把好“刷子”

 

  高考后,一心想要搞创新研究的殷培孟最终却被调剂到了我校数学学院。“说真的,当时的确有些郁闷。心想,这下完了,我的创新梦还没开始就Game Over了!”后来在助班和任课老师的帮助下,殷培孟很快适应了眼前的数学王国。“没什么,调了就调了嘛。学数学,我一样也可以搞创新!说不定,正因为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我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呢!”

  怀着一份对于创新的爱好和冲劲,殷培孟一方面抓紧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各种创新活动中去。专业学习上,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他一丝不苟,虚心求教;讲座中,总能发现坐在前排的他,或认真聆听,或速记下专家学者的思想火花;在数学建模小组的讨论会上,他更是最积极的一个,从选题到建模再到解题,其敏捷的思维、准确的运算一次次令队员们折服。课余时间,他还博览数学建模、编程等各类相关书籍以及各种学术性论文,这也成了他日后能在数学建模中走马全局的关键。

  在殷培孟的成绩单上,记者被几个数据给震住了:大一上学期,高等代数100,数学分析96;大一下学期,高等代数98,数学分析98。

  当记者惊叹于他在即使本专业学生也普遍畏惧的专业课程中取得的超高成绩时,殷培孟笑着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才发现,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数学思维,而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推理演算,问题大多能迎刃而解。既然数学这把‘刷子’这么好用,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好它呢?”

 

用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在专业学习中,殷培孟逐渐学会了用枯燥的数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观察的殷培孟,在数次火车旅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火车车检中,有些车次会因为零部件出现故障、部分设备需要修理等原因而导致晚点。而每一列车在每个站点仅有一个固定入口,如果某条轨道上的任意一列火车晚点,这将直接导致同一轨道上的火车都会因此而全部晚点,从而给旅客造成诸多不便。

  怎样才能使每一列火车进站时都有‘专座’呢?如果遇上晚点,可以机动安排各列车次的进站位置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殷培孟特意去徐州火车站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并以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LRC算法为模板,设计出了一个“火车晚点应急系统”:只要将晚点火车的相应数据输入系统,计算机就会迅速反应,为其它需要进站的火车设计出最佳路线,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火车晚点带来的麻烦。

  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下,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殷培孟又将目光投向了煤炭企业的节能生产上。

  如何解决煤炭紧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节约煤炭资源呢?带着这些问题,殷培孟走访了徐州矿务集团及其分厂,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调查中他发现,人们平时使用的煤并不是直接开采的,而是由刚挖出来的原煤经过洗煤而形成的精煤,而相同数量的原煤洗出的精煤数量会受到洗煤过程中入洗原煤纯度、设备要求、工艺流程、人为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殷培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知识建立模型、设计程序,为各项因素收集数据并通过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分析各因素的比例关系,试验达到洗煤过程中最佳的因素比例,从而提高相同数量原煤洗出的精煤量。这项实用性极强的研究使殷培孟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博奇环保杯)中获得了“全国优秀奖”。

  三年多来,注重观察、勤学好问的殷培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方向,不断地努力、超越令他一次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2007年10月获得国家“励志奖”; 2008年和2009年两度夺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及湖南地区的二等奖,两度获得湖南省数学竞赛专业组三等奖;2008年10月还获得过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博奇环保杯)“全国优秀奖”;2009年6月参加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作品《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获得湖南省二等奖,同年8月参与并成功申报了第二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种优质非线性布尔函数构造方法的研究》,12月又一举夺得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在学习与科技创新的路上,殷培孟凭着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为自己打造出了一面与众不同的金字招牌。

 

创新路上不断收获着感动

 

  “在我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感动,可是有一些感动却与众不同,因为它来自在我一路走来的旅途中助我成长的老师。”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推荐申报表上,殷培孟这样深情写下了自己创新路上收获的感动。

  “我很感谢蔡永裕老师。因为他,我才有机会参加数学竞赛;因为他,我才重新发现自己,才想继续挑战自己。”殷培孟回忆,2008年3月,自己在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选拔赛只获得了三等奖,但由于自己还是大二生,其他获奖者都是大三生,所以随后就有机会跟着蔡永裕和张剑尘两位老师参加由湖南省数学竞赛的赛前培训。虽然培训期间表现很积极,但还是不敢代表学校去参加这么重大的竞赛。“最终确定参赛人选那天,蔡老师鼓励我说:‘还是参加一下吧,你是有实力的!你现在才大二,不获奖没关系,就当锻炼自己吧。’我就带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竞赛,最终获得了湖南省专业组的三等奖。

  之后,经过层层选拔,殷培孟被选定参加2008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前的培训。“这次培训中,我有机会得到谭敏老师的指导。是她让我渐渐懂得了如何去研究别人的论文,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我还从她那里学到了如何以尊重学术的态度来做学术的精神。”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队友的团结拼搏中,殷培孟所在小组最终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二等奖和全国二等奖。

  在殷培孟的创新路上,像蔡永裕、谭敏这样的指导老师还有很多,比如在殷培孟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博奇环保杯)时,李世群教授就非常热情邀请他去家中,帮忙写推荐,给予他教导和鼓励。

   “在我大学期间,有个人的鼓励和帮助,我将今生都不会忘记,这个人就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我的大学数学分析老师,我的大学良师益友——王海兵老师。”殷培孟动情地告诉我们,自己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王老师就经常在课下时间与自己讨论学业、生活、人生的道理,每当自己对未来感到迷惘或想要放弃追求时,王老师就会适时地鼓励自己,还经常像大哥一样在生活上关心自己。如今王老师已去外地读博士了,但他们还经常联系,既谈及学术问题也互相鼓励

  “在我的一生中,有这样一路帮助我的老师,我真的很知足,很幸福,很感动。当我快要走过大学的时光,当我在十字路口选择我的考研学校时,我再一次迷茫了,这次不是我没有主意,而是我不想离开我亲爱的老师,因为我真的爱上了湖南这片热土,爱上了这里的人,我真的不想离开。”山东大男孩殷培孟的真情流露让人为之动容。

 

帮助志同道合的同学很快乐

 

  得到恩师指导和帮助的殷培孟同学本身也是一个乐意帮助同学的人,特别是碰到与他有共同爱好的同学时,更是十二分的热心。对此,他的数模队友感触很深,“殷培孟就像是我们的大哥哥,很细心,也很爱帮助我们。在数学建模的竞赛中我快坚持不住时,他便叫我休息一会儿,说女孩子的身体弱一些。他自己却坚持着,还帮我做了很多事情。真的很感激他,也很佩服他的坚持能力。”

   “我是数学学院2007级的一名学生,刚上大学时不适应,学习上有很多问题,殷培孟学长毫无怨言地为我们做讲座解答疑难,并多次去我们的自习教室为我们讲解题目,帮助我们克服了大学数学入门难的问题。现在我们班上有人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殷培孟学长。”

  对于大家的称赞和感谢,殷培孟笑言,能够帮助志同道合的同学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数学,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来。

 

后记

 

  过去的荣誉是一道彩虹,绽放在挥洒汗水、斩断荆棘之后的天空。梦想仍在前方。

  “这次在北京遇到很多比我强的人,便把获奖看的很平淡了,毕竟这些都已经过去了,而未来才刚刚开始。”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才行。”谈及获奖感言,殷培孟这样表示。

  我们期盼,殷培孟同学这次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有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闪出更耀眼的光芒。

  对于我校有黄家厚和殷培孟两位学子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校长刘德顺表示,“我校将继续倡导‘扬长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平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大校园这片沃土上将孕育更多的创新之星!


相关附件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