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向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转型”专题学习中心发言
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能是人才培养,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353”战略,在办学定位上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全面转型,在人才培养上向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转型,在发展方式上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明确了学校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
一、充分认识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定位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历来以 “综合型研究人才” 为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开始由 “综合型研究人才”为主逐步向 “创新型应用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转变,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
创新型应用人才兼具创新性和应用性,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结构性要求。人才的创新性契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应用性则体现面向社会经济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人才具有层次性,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具有分层分类的特征,大体分为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型人才、创新型应用人才、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指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为各行各业输送行业顶级的领军型人物;学术型人才指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主要是由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或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
一谈到创新,很多人以为这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才具有的特质。实际上,创新主要涵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等。可以说,创新并非研究型大学拔尖人才的专利。而一说到应用,人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事。
湖南科技大学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大幅度攀升,学术研究的基础也大大增强,学校已经成为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作为地方重点建设高校,我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也将大有可为,将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科学合理的。
2021年制定的《湖南科技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及发展水平定位紧密结合,明确提出向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转型,是“十三五”提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接续发展。 2022年3月,我校明确参与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B2(应用型)类型,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定位得到进一步明确与落实,并与学校发展规划有机衔接。
二、正确理解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内涵及特质
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兼具创新特质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应用人才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理念、精神、思维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它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能力为导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面向产业、基础教育、政府与社会培养业务骨干、管理骨干以及创业人才。
第一,具有创新特质
创新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
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创新,强调善于进行应用领域中各种开发研究、设计制作;技术的改造与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与二次开发;微观管理与决策以及经营策划、艺术创作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变化的需要,提高企业与行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与持续发展。
创新特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具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善于观察行业的发展变化,善于观察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善于观察人们心理需要的发展变化,善于“明察秋毫”,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捕捉到创新的契机。
有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造想象力。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强,思维反应灵活、敏捷,善于比较分析,善于举一反三。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主意多、点子多。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善于选择研究方向,善于进行科学实验,善于收集情报信息,善于处理情报信息,善于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善于根据情况与现实需要调整或修改科研计划或方案,善于撰写科研论文与专著等等。
第二,具有实践应用能力
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应用型”人才的共同特征,都是面向生产第一线、面向基层并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具体特征如下:
动手能力强。心灵手巧,实验、装配、调试、检测、产品模型制作等方面的操作都很熟练,既能胜任组织、指挥、协调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也能及时解决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
应变能力强。遇事沉着冷静、头脑反应敏捷,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意想不到的紧急或危险情况,并能妥善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第三,创新型应用人才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辩证的统一
理想信念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家国情怀、宪法法制意识,身心健康,热爱劳动,关爱他人,形象气质良好,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等等,都是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锦上之花。
总体看,创新型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 坚实的学科基础; (2) 强大的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开发能力; (3) 宽广的社会知识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4) 出色的交流技能和协调能力(包括语言、倾听、写作和领导能力等) ; (5) 跨学科的系统视野; (6)宏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7) 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及高尚的伦理标准;(8) 强烈的好奇心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三、积极探索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我们要树立“素质为根、应用为本、能力为上、创新为魂”的培养理念。处理好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科学与人文、共性与个性、价值与素质等关系。
要正确理解学术型与应用型只是类型上的区别,不存在上下、高低、优劣的层次差别,创新型应用人才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应用型人才,是因为创新型应用人才既可出工程师、教师、医师等“师”字号人才,还出教育家、医学家、管理学家等“家”字号人才。
如何实现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其实现途径可以有如下几条:
1.培育质量文化意识
高等学校质量文化,由内到外依次是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物质层是指质量文化的物质部分以及建设质量文化的物质基础;行为层主要体现在所形成的作风与行为准则方面,还体现在依法治校、照章办事等方面的原则;制度层指各种制度、规范和教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是高校质量控制的制度文化;精神层是高校进行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时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一所高校的普遍价值观,更是其质量文化的核心和源泉。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同大多数地方高校一样,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面临着生源质量提高难、资源配置优化难、评价导向扭转难、质量保障实施难的困境。这些也严重制约着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建立学校的质量文化意识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强化制度建设、在正视挑战中提升质量意识、在彰显特色中建设大学文化、在强化问责中构建长效机制,采取措施大力培育质量文化,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2.优化专业结构调整
本科专业设置应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导向和特色导向。要破解部分新增专业论证不足、部分专业缺乏整合、专业动态取舍依据不足、专业地方特色不足、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低的问题。为此,切实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预期确定招生规模、完善优化专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聚焦市场、发扬优势、彰显特色、优化结构,统筹考虑前沿交叉学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稳步推进按类招生,打破跨学科专业发展的机制障碍;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基于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的专业调整、升级和退出机制,让专业结构调整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高度契合。
3.科学制订培养方案
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此,应该科学修订培养方案。注意把握好如下原则: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将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相结合,挖掘专业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搞好课程思政建设,达成专业教育与人格塑造和道德养成相统一。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协同。打造文学、哲学、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通识精品课程,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心智和潜能同步开发。
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互补。在满足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诸如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程、第二专业(学位)等多元选择,引导学生追求个人发展,培养兴趣,彰显其个性和创造力。
4.打造高效育人课堂
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从2020年开始,每学期安排10场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充分发挥示范课引领作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打造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坚持以赛促教。精心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和课堂教学竞赛,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进一步激发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创新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课程育人成效。
推动以赛促学。激励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各类比赛,既重视获奖数量与质量,更注重培训参与过程中协作、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形象气质等专业之外的柔性能力培养。
狠抓教师培训。创新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培育教学能手。
5.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打造学术大讲堂、文化名家讲坛、创新创业大讲堂等品牌,改善图书馆、体育运动场馆条件,探索设置阅读学分、运动学分、健身学分、才艺学分、娱乐学分等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学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阅读、运动、劳动习惯,让校园生活多彩缤纷,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与追求。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日益注重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新近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更是在上一轮审核评估“强内涵、促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高校立德树人机制及分层分类评估导向,更是强化了高等院校多元的质量发展观,今后的高校发展也必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与选择。这样,重新恰当地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十分迫切。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看,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不失为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我校作为地方重点建设高校也只有这样定位并加大对这种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在未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