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诗歌,离我们远去了吗?

——诗歌评论家谭五昌谈诗歌的当下困境与突围



  12月16日,由人文学院主办的“人文大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评论家谭五昌博士畅谈“诗歌的当下困境与自我突破”。湘潭市文联主席邹联安、现代诗人曾庆仁以及学校众多诗歌爱好者等参加,并进行讨论互动。
 
                            上至国事下到学生恋爱困惑都离不开诗歌 
  
  谭五昌认为,当人的内心遭受伤害的时候,在诗歌中你能找到到精神的回味,并抚平内心的伤痕。并说,诗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你真正亲近它的时候,你才会领悟到它的美和对人内在的帮助。 

  汶川大地震这样举国关注的大事,灾区人民深陷悲恸之中,当散文、小说等都失语之时,而诗歌就显示出它独特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无数诗人或者其他人都握起手中的笔,用诗歌来安慰受伤的心灵,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遇见了一切,就是没遇见你……”当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遇到诸如失恋等困惑的时候,你就去读诗吧,诗里能找到你灵魂的镇定剂,谭五昌这样告诉记者。他还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认真读过几首好诗,他的精神和知识结构是匮乏的,甚至是不健全的。 

                                    诗歌并没有远去 

  80年代是我国现代诗歌繁盛期,后来逐渐走向低谷。谭五昌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娱乐方式多元化,文化诉求渠道也随之增加,以及诗坛中存在的“自我佯狂”、为吸引眼球而“流氓化”等原因造成的结果,但诗歌却并没有远去。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从经典的诗文中不但能引起美学和思想上的共鸣,还能在困境中给予我们力量,诗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就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谭五昌说:“其实这就是诗,撼动着我们的心。” 

  在场的一名诗歌爱好者说:“诗歌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存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每个人都有创造诗歌的潜质。” 
  
                                    诗歌面临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学校社团众多,而作为诗歌类的社团少之又少,每年招新的时候,诗歌社团远远没有那些像动漫、电视等具有现代新型娱乐形式社团那样火爆。 这让那些爱好诗歌的社团组织者和老师出现了忧虑,认为现在大学生当中存在过分娱乐化倾向,内心浮躁、急功近利。 

  谭五昌等诗人学者,认为有如下方法,去促进大学生亲近诗歌,并从诗歌中吸取营养: 大学要形成良好的文学氛围,要对人文精神有一种热情;学校要对学生的文学社团加以引导,多开展文学活动并邀请学者进行讲座,调动学习热情; 适当开设诗歌写作课程。忌被考证等技能性学习占据所有时间,要有精神生活的空间; 学习诗歌要有长远、全方位和开阔的眼光,忌功利性学习。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