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聚焦“353”战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产业需求牵引的“设计类”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

如何对接第四次科技革命对“设计类”人才需求及设计服务模式变化,践行新发展理念;如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跨界培养、新工科与新文科建设要求,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学校“353”战略,一直是“建艺人”的思考与追求。近年来,学院聚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服务、实践、竞赛等紧密结合,构建新教育范式,实现设计实践美蕴思政育人,推进创新型“设计类”应用人才全面转型,2021年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2019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得到人民日报和湖南教育网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学院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得到学校表彰,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1_副本.png

▲教学成果湖南省特等奖证书

2_副本.png

▲教学成果学校一等奖证书

3_副本.png

▲吴志军院长在学校作就业工作经验交流



一、构建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

一是制定“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范式改革技术路线。学院现有建筑学类和设计学类两大“设计类”专业,近年来,立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综合性创新设计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设计教育链,开展“工艺融合”的综合性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融合创新”教育范式。

5_副本.png

▲“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范式改革技术路线


二是创新“设计教育能力范式”,构建交叉融合的“大设计”教育系统。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设计类”创新人才需求和设计服务新模式:“打包服务”(“工程总承包”),满足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价值增值需要,对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学院打破传统专业人才培养中“各自为政”“唱独角戏”的局限,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以“大设计”为纽带,建构和实施了体现融合创新、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效衔接、以综合设计能力提升和设计价值创造为输出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通过跨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和跨专业的设计载体(如跨专业的设计实践课程、设计项目、设计竞赛、设计下乡活动等),形成各专业交叉融合、跨界培养的“大设计”教育系统。


6_副本.png

▲设计教育的能力范式


7_副本.png

▲专业交叉融合的“大设计”教育系统


、构建“五位”一体、课内外协同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以学生综合性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全科通识教育”,建构和实施了以设计任务为载体,“课程、项目、竞赛、服务、活动”五位一体、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课内外协同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8_副本.png

▲“五位一体”、课内外协同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开展项目合作式设计课程教学,体现能力提升与效果评价。积极引入“项目合作式课程”,及时将科研资源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基于问题导向,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任务。以设计任务为载体,以设计作品为导向,组织学生参与体验、互动讨论,在“学—研—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创新与融合创新能力。聚焦课程的目标达成,建立积极的效果评价机制,及时进行教学整改。


二是组织跨专业学生参加竞赛与服务,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学科与行业设计竞赛的主题和设计服务要求,组建设计指导团队,组织跨专业学生参加,提高设计创新能力与设计汇报交流能力。近5年,学生完成“设计下乡”和校园环境改造及校园文创服务140余项,得到了学习强国、新闻网、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在国际国内学科与行业竞赛中获奖291项,其中国际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7项;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2项、优秀奖16项;省级一等奖39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96项。申报授权发明专利54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


9_副本.png

▲“设计下乡”作品:美丽屋场环境设计


三是组织跨专业学生参与设计和科研项目,引导创新和创业。结合学院“大设计”专业优势,在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实践中,积极引导和组织跨专业学生参加,提高学生的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申报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研究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近5年,学生申报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创新创业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3项。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多维设计实践平台


一是建设多专业共享、“产学研用”协同的设计实践育人基地。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的同时,以适应产业链环节上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体现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的发展要求,在60余个产学研合作与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实施平台建设提升工程,联合企业组建了13个省部级的体现专业交叉融合、多专业共享的“产学研用”协同设计实践育人基地(中心)。各类实习实训和设计实践活动,实现了课内外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创新设计能力与设计服务能力。


二是建设资源共享与校企协同的师资培训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注重工艺融合的师资队伍培养,注重对具有交叉学科专业背景师资的引入。通过教学、科研、设计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能力提升。同时,注重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设计主干课教学,指导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另一方面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育人能力。


毕业设计推进问题导向与创新教育,实现内涵式培养


一是结合科研项目选题,突出目标正对性选题结合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目标正对性,学生积极性和创新热情明显提高。


二是结合服务项目选题,强化成果应用性选题结合校内外服务项目,活化毕业设计内容与过程,强化了成果应用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执行力,彰显设计实践美蕴思政育人。


三是结合社会发展选题,体现问题导向性选题结合学科前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体现人才培养的问题导向性,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人才需求的认知度,深度匹配高等教育与就业需求。


四是结合学科竞赛选题,强化设计创新性选题结合学科竞赛,强化了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及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通过完善设计任务书,强化研究性学习,完善设计知识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独立解决设计问题能力培养,延展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内涵性。通过相关专业组成毕业设计小组,实现跨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满足社会对综合创新设计人才需求,提高就业适应性。


10_副本.png

▲2021年结合党史教育在毛主席纪念馆承办全国高校文创设计展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