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杨鹏程
全国模范教师——杨鹏程
杨鹏程,男,汉族,1949年8月生,民盟盟员,教授。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至1978年作为知青下乡至华容三封公社新铺大队,曾任民办教师2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年后毕业到湖南科技大学工作至今。 一、师德高尚,教书育人 杨鹏程同志以父母般的情怀关心学生,他既教书,又育人。在历史教学中融历史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质。学生在学习、生活或思想情感上遇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和求助。他乐于也善于为学生排忧解难,多次帮助身体和心理上有疾病的学生走出病魔的阴影,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鲜活的事实,使某些对社会和人生产生歧见的学生改变敌视社会、自暴自弃的消极人生观。2003年一位女生因患先天性器官缺失症“不能为人之妻,更不能为人之母”而悲观厌世,写好遗书准备自寻短见。他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找她谈心,并积极联系医院为她治疗,使这位女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还经常为校内外学生作心理咨询,大家都称赞他是业余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奖章。 二、治学严谨,锐意改革 杨鹏程同志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除担任硕士生导师指导13名硕士生、开设3门研究生课程外,还主讲了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文化史、史学论文写作、辛亥革命史等4门本科生课程,工作量饱满。担任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已20多年,反复讲过30多遍。但他每次上课前都要精心准备,力求把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他教学别具一格的地方在于:对历史教材讲得很详尽且不难理解的地方少讲或一带而过,主要讲解教材中的难点、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或自己对这个问题有研究心得而有别于教材的地方。中国近代史这门课程获省教育厅精品课程立项。他提高教学水平有一个“绝招”,那就是每门课程结束时都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教学写一份鉴定,并强调不写表扬的话,只写批评意见。由于是无记名的,学生畅所欲言。他将这些意见视若珍宝,认真整理,克服自己教学中的缺点。正是依靠了20多年30余次倾听学生意见再完善自己的教学,才使得自己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向炉火纯青的境界不断攀登。他的教学以知识性、科学性和生动性著称,受到历届学生的广泛欢迎,曾被评为学校首届十佳授课教师第一名。 他主持的教改项目“历史专业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和“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两次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又在进行“运用‘专题性论文写作法’,增强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积极进行教材建设,主编教材2部,获省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三、科学研究,促进教学 杨鹏程同志坚持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共出版3卷本80万字《二十世纪中国史》,10多种书刊发表书讯书评予以很高评价。先后在《人民日报》、《近代史研究》、《历史教学》、《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的为《新华文摘》等期刊转载。论著计200余万字。领导的课题组撰写湖南洞庭湖区灾荒史研究系列论文已发表42篇,完成50万字《湖南灾荒史》书稿,为政府治理洞庭湖水患提供历史的借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5项。两次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正因为他具有厚实的学术功底,才使得他的教学不囿成见,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和知识性。 古人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杨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美道慎行的优秀教师,1991年以来,杨教授先后多次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和奖励:1991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1993年被评为省优秀理论工作者;同年获得首届香港曾宪梓高校优秀教师奖;1996年获得省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省政府授予一等功奖章;2001年和2003年两次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被评为首届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奖励,《中国教育报》和《湖南日报》曾以整版篇幅、湖南教育电视台和湘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以专辑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应各大中学邀请,杨教授以“以德治学,以德育人,以德垂范”为题先后为省教育厅及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大中学校师生作专场报告30余场,教育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敬业爱岗,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被称赞为业余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
最近,他又喜获“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
相关附件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