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传花鼓文化,承湖湘精神

作者:文/何凌霄 图/杨睿远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9-11-22 浏览:358

   
 

“生旦净丑,同唱梨园欢歌。粉墨缤纷,奏响华彩乐章。”1121日晚,我校俱乐部座无虚席,由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共青团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承办的大型花鼓戏《齐白石》在这里精彩上演。    

 

大幕拉开,几个身影出现在昏暗中。在灯光的聚集下,人们怀中婴儿的笑声打破原有的宁静,“齐白石”的一生也随之开始。抓阄、求学……齐白石三起两落的坎坷命运、五出五归的求学历程浓缩进两个小时的演出里。一代名人的起伏人生,一个执着于艺术、凛然于民族气节“绘画大师”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与国进退拒琉球,显民族气节      

 

几把椅子,一张桌子,安静的房间里,“齐白石”正在与两位客人谈话。“我一个中国人,怎么要到日本去作画!”决然的拒绝声打断了对话。“家国蒙难,我怎么还有心思去作画?”袖子一挥,齐白石转身就要离去:“送客!”日本人相视一笑。轰隆隆!转眼敌机又开始了轰炸。齐白石终是妥协下来,磨墨挥笔,一幅螃蟹图“横行能及时”激得日本人愤怒无比。数名黑衣人闯进房间,年迈的齐老怎能抵挡住数名壮汉的破坏?一时之间,砚台掉落,画作被毁,桌椅翻倒,屋内一片狼藉,只剩下齐老哀叹声:“我毕生的心血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我国遭到侵略者的践踏与蹂躏,家庭破碎,国家飘摇,齐白石宣布封笔。拒绝日本人对他的邀请后,齐白石的生活愈渐艰难。然而先前“人到难时无主意,画换白菜被人讥”的境地早已锻炼了他的意志,此时正值家国危难之时,齐白石不屈不饶的骨气更被激起。作为一代名人,齐白石一身正气和对艺术追求更是湖湘文化的典范。    

 

地方花鼓新演绎,扬传统文化      

 

“三月风,四月雨,哪见文章锅里煮。”一段轻快的唱词拉开新一幕的篇章。祖母继续唱着,以阻止齐白石学习诗书。“作田的崽呀,将来有口饭吃就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逗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是呀,是呀。”人们围着祖母,附和着她“锦绣文章当不得饭咯”。整一幕以唱词的形式贯穿始终,幽默诙谐的表演,轻快有趣的歌声融合湘潭地方方言、民谣、山歌等民族元素,展现浓厚的乡土风情。    

                   

《齐白石》以花鼓戏的方式进行演绎,13幕剧中以唱词的方式表现,将以花鼓戏为主的湖湘传统文化传播到校园中。“齐白石老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除了精湛的绘画水平,他身上坚毅朴实让我很感动。”人文学院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黄淑婕看完后感触颇深,“让我对花鼓戏的表现形式有了认识,也激发起我想深入了解花鼓戏的兴趣。”    

 

据悉,花鼓戏《齐白石》从筹备到演出历时三年,剧中笔墨书画的准备,灯光音乐的调试都与情节紧密配合,演员精湛的演出给观众展现出栩栩如生的齐白石形象。2015年,该剧荣获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田汉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