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英语专业83级校友,在60年校庆之际与昔日同学再聚首,他感动心头;他是一名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校领导,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将自己所执鞭的学校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他还是一位慈父,怀着望女成凤的期盼,揣着女承父业的信念,他让爱女在母校度过青葱岁月。在湖南省特级教师潘明身上,笼罩的是多重身份的光环,谱写的是教育人生的精彩华章……
浅浅的回忆,深深的感触
“在返校的途中,葱郁的大树提醒了我,不管怎样变迁,这里依旧环绕着熟悉的味道。你知道吗?学校好多树都是我们当年搞劳动的时候集体种的呢。桂花啊,香樟啊,玉兰啊,各种各样……”这是潘老师对我说的第一番话。他眼角细细的皱纹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会心的笑容却泛着生命的朝气。
母校的魅力是无限的,珍藏在心里的回忆如毛线球一般因为这一次聚首而跌落,一发不可收拾。和潘老师同行的还有他当年的同班同学,现在的同事熊老师。在谈到他们的校园生活时,他们滔滔不绝。“我们当年学习很紧张,但是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时候,排球在学校风靡一时,我们打球打得手肿得像红萝卜都不知道累。”“看电影有规定名额,二食堂的黑白电视机也只有周末才开放,这和你们的课余生活真的不能同日而语。”他们仿佛在感叹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实际上我从他们激动的口吻中读到的却是对校园生活深深的怀念。
从课余生活走到课堂,潘老师对比得出:“发展”已经不够来形容母校的变化,“飞越”才是贴切的表达。“83年的湘潭师院英语专业一共只有3个班,而你们现在外国语学院08级一共有11个班。撇开日语和对外汉语专业不说,光英语专业就有7个班。学校的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当年全国有外教的高校屈指可数,我们学校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都引以为傲。现在你们已经普及了外教口语教学,学习环境也越来越好,你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啊!”潘老师对母校的教学情况很了解,他对母校的关注让我深深感动。只有倾注了深厚的感情,谈起来才会一脸希冀。
累积的知识,今日的成就
雷锋曾经说过,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就要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线阳光,我就要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我是一颗粮食,我就要哺育有用的生命。选择教育这份职业,潘老师豪情满怀,无怨无悔。
在潘老师读书的那个年代,浏阳属于湘潭区。因此,湘潭师范学院为浏阳的各所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潘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择近就业使得潘老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和较多同行的大学同学都保持密切的联系,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成了朝夕相处的同事。除此之外,浏阳许多鞭炮烟花企业也聘请了许多湘潭师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们进行资料翻译。学校60年校庆一系列活动中,有一项是长达半小时的烟火晚会。这场烟火晚会就是由浏阳校友会捐赠的。
说到自己所执鞭的浏阳一中时,潘老师娓娓道来。作为省重点中学的浏阳一中,英语算得上是它的王牌学科。主打英语教学的潘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仅仅对准高考,应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潘老师的大学学习生活对他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母校强大的师资阵容和罕有的外籍教师为他灌输了较为开明的思想。对内,他经常上公开课,举办英语角,英语晚会等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对外,他组织了许多外事活动,曾经多次出国,与英美的多所中学签订友好学校的协议,带领学生出国学习。
潘老师将他的汗水挥洒在了这方三尺讲台上,他用自己新颖的教育理念铸就了自己辉煌的教师生涯。
殷切的期盼 诚挚的祝福
言辞上的爱校、念校都可能是泛泛之谈,潘老师用实际行动说出了他对母校的信赖。
我在寝室“偶遇”潘老师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位可爱幽默的父亲。他的女儿是我的同班同学,是外国语学院08级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询问他送女儿来母校学习的理由,他开玩笑地说:“我是为了让她叫我帅哥学长才这样做的。学长可比爸爸年轻多了!”他的这句话把寝室的同学都逗乐了。其实潘老师殷切的期望溢于言表。我们都知道,他是出于对母校的信赖,才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他热爱和怀念的地方。
在潘老师要离开的时候,他从身后拿出了一盒月饼,一一送给寝室的同学们。他说,这是他迟来的节日祝福。也许关爱学生已经成为了他习惯,但是被他关爱着的学生感动依然。他走后我才发现我忘记留下他对母校的祝福了,于是我追了出去,潘老师只说了5个字:“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