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化学化工学院“三下乡”活动已步入尾声,在院领导和带队老师的领导及指导下,此次“三下乡”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好评,同时,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们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感触颇深。

不畏炎热 耐心调查
从7月10日到12日,调查组成员不顾天气的炎热,每天都早早地出发,来到各自负责的水段展开调查。
他们沿着江岸观察污染物的排放等情况,耐心地向附近居民、渔民及商家等了解湘江污染及水质,并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完成了一份份的调查问卷,在了解到许多信息的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居民们也因此积极配合他们的调查,滔滔不绝的讲述他们对湘江水质的看法和意见,并对调查组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还深入水利局、污水处理厂等部门了解情况,并受到了相关负责人热情的接待,并通过参观污水处理流程等对水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使他们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突破。

深入群众 热心宣讲
为进一步向市民宣传“两型社会”的建设及环保知识,宣讲组在湘潭市环保局的支持下,在人民路设立宣传服务台,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我院“三下乡”活动带队老师及指导老师带领志愿者参与了此次活动,环保局法制宣教科科长李梅生及相关负责人也亲临服务台现场宣传。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向市民展开问卷调查,同时向市民发放宣传单并详细回答了居民的疑问,了解到市民对“两型社会”的理解与期望,从中获得了大量信息,并深刻感受到群众的想法与感受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此外,有的热心市民还与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气氛十分融洽。活动最后,市民和志愿者们还在“投身两型社会,共护蓝天碧水”的宣传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纷纷表示愿意为“两型社会”的建设献出一份力量。此次“三下乡”活动取得新的进展。

“亮剑”实验室,不亦乐乎
早上六点,太阳刚刚升起,监测组便开始了一天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他们从学校出发,来到湘潭二大桥、三大桥监测点进行取样工作,又是取样又是检测又是照相,忙的不亦乐乎。
中午十二时,他们返回化学楼实验室,对上午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环境工程系吴湘江副教授、湘潭市环保局法制宣教科李科长也风尘仆仆赶来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切进展顺利,下午三时实验终于完成,五个人早已略显疲惫的脸上才逐渐露出欣慰的笑容。下午四时他们顾不上休息,又去湘潭二大桥、三大桥监测点进行取样。晚上七点,他们继续进行实验直至晚上十二时。
在每天长达十六个小时的工作中,监测组的同学们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以“亮剑”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专业操守,展现了化学化工学子的风采。

克服劳累 积极宣传
宣传组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主要负责此次活动的宣传和总结工作。从活动的前期准备开始,宣传组一刻都不曾松懈,拍照、写新闻、发稿子,常常是上午跟随各活动小组在外奔波,而下午还要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向一切可以想到的网站及媒体投稿,不为别的,只为让我们的活动形成更大的影响,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志愿者们的风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地努力及媒体的配合下,我们的活动在网络、电台等媒体上都有所体现,看到这些喜人的成果,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最后,当其他小组工作都已接近尾声的时候,宣传组的成员们还在忙碌于各项报告的汇总及一系列宣传工作,甚至为了尽早完成工作任务而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虽然已是最后的扫尾工作,但宣传组的成员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