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随笔

晨冬

日子一复一日,秋天的枫叶落在冬天的土壤里沉没了岁月,在春天又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世间。美从不凋落,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我的身边。

 

清晨的太阳缓缓的向山坡上爬去,站在山顶上用自己的光融化前夜积累下的冰霜,一点一点的重启这座城市。距离上课还有十分钟的时间,赶早课的路上我带着睡眼惺忪的迷糊在寒风中冲刺,偶然发现教学楼门前的枯草竟然有了绿色的生机,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轻轻地洒在了青翠欲滴的小草上。每一根小草的尖端都挂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晨露,它们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仿佛是大自然的珍珠。寒风吹过,这些露珠轻轻摇曳,似乎在向世界展示它们短暂而美丽的存在。我站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眺望着远方的红日,湛蓝的天空被它染红了一半,温暖的阳光穿越万里来拥抱我,为我拂去清晨的寒气。旭光落在我的眼眸里,温柔的将我唤醒,早起的疲惫在这旭光里也消失散尽。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步伐,敦促我上课的铃声即将到来,我只好依依不舍的将这副晨光美景收入心中,细细品味。

 

铃声在我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震动。我赶紧找寻一个空荡的座位坐下,将书翻到上一节课结束的位置。教室里充满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精气神,大家翻开课本,认认真真的回顾上节课的笔记,以祈祷老师的课前提问在抽到自己的时候能够有几个字能够跳出来。我也丝毫不敢怠慢,把课本上关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的内容重新温习一遍,又结合网络上上对这一理论的解释进行理解。经历了一番抽问后,所幸的是并没有抽中我这学习的半调子,否则我的拙见恐怕是要引起同学们的笑话了。但我听到美这个抽象的字眼时,黑格尔的美冲出书本在我的脑海和刚刚的晨光美景重合了。晨光下的留念,也让我看到了美的抽象的具体化。

 

美在语言里是抽象的,但在生活里是具象的。

 

当我想到美时,我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细雨江南,红墙瓦砾,高台楼阁。美学老师在课堂上放映着不同的关于美的表现形式视频,带我们一步步踏进美的世界,又一遍遍受到美的洗礼,古朴的乐声在我耳边奏响,屏幕前优美的舞蹈,摇曳的身姿牵动着我的心弦,不由自主的吟唱出乐声的基调,从流行乐曲的独爱者也逐渐对戏曲民歌有了兴趣。

 

艺术是美的具体表达,但对于美的真正的领悟是心底对美的理解接受,带着美的眼睛去看曾经觉得枯燥的诗词歌画倒也有了几分有趣。虽然还是不理解美是什么,但是我会坚持用美的眼睛去找到这个答案。

上一篇:枯木生春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