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人文学院举行“学而思”第二期研究生学术沙龙

作者:文/李锦新 图/何俊颖 来源:人文学院 日期:2018-05-01 浏览:375

        
      为提升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月30日,人文学院于立言楼B523召开了“学而思”第二期研究生学术沙龙。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廖加林、副院长毛小平,哲学系张晚林教授、颜中军副教授及部分16、17级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此次学术沙龙由颜中军主持。

    本期沙龙以“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为主题,采取学生主讲、教师点评、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展开。研究生易宗平以自身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思考为选题来源,结合当下诸多师生矛盾,对《从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看当代尊师重教》的主题进行论述,通过对“性”和“伪”的阐述,提出了“化性起伪”思想中蕴含着“积、壹、行、省”的内在因素和“尊师重教”的外在因素的观点。最后,他列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诸多法律对学生的保护的具体事例,对教师行业缺少足够法律法规的保护这一现象进行阐述。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在于‘研究’二字,你的立意比较贴近现实,但没有找出‘化性起伪’与‘尊师重教’的严密连接点。”廖加林对易宗平的讲述进行了细致点评,“这篇文章最好能找出荀子的某些具体思想,针对问题形成话题。”场下师生还对此话题展开了“性善”说与“性恶”说的热烈讨论。

    毛文杰同学的主题报告“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对庄子“齐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样引起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他结合当今形势下习近平所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具体论述了庄子思想,阐述了“生命共同体”理念对庄子“齐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周平尚同学在“传承汉服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的主题报告中,从自身参加汉服祭祀的经历出发,他体会到汉服祭祀中存在“只有热闹,没有内涵”的问题,并阐述了汉服的历史地位和在当下的尴尬地位,进而提出当下重兴汉服文化的可能性。“汉服的复兴,不是搞产业化、搞祭祀活动能实现的,要上升到哲学层面!”经过一番讨论,颜中军指出,一种文化,要做到真正的自信,不只要主体认同,更要客体认同,否则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恋”。

    此外,周文君同学围绕“哲学视域下的文化自信研究”这一主题,从哲学方面剖析文化自信,张洵之同学则从影视台词内容方面入手,就“从影视台词中论文化自信与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了论述。

    “讲出来与写出来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可以对自己的观点修正、反思,直至成熟。我们的沙龙就是要为每个人提供发言的平台,让大家的思想进行自由碰撞!”在听完五位同学发言后,廖加林表示。颜中军对沙龙前期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指正,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推进沙龙常态化,使每一位研究生毕业前都有主讲机会,同时通过邀请外界学者、学术界权威参加等方式,扩大沙龙规模。

    据悉,人文学院近期开展了“学而思”研究生学术沙龙,此次活动是第二期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