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提高大学生干部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眼光,12月10日下午,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主题的第九期第四讲青马讲坛于立德楼A附楼五楼报告厅举行。我校“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尹杰钦担任主讲人。校团委书记马斌辉、校团委组织宣传部副部长曹文星以及第九期青马班学员到场聆听。
尹杰钦先从何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谈起。他解释道,“大道”指的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历史走向的必然性;“知”更是“智”,会知是“知”,但只有善知才是“智”。因此他认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思想内涵是——要把握大道就必须先研究蕴含大道的历史。随后,尹杰钦围绕三个小问题向同学们阐述“史”的重要性。
“欲知大道”,为何“必先为史”?尹杰钦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一是“大道”蕴含“大智”,“大智”源于史;二是“大道”涵养“大气”,“大气”基于史;三是“大道”熔铸“大美”,“大美”育于史。 他说道:“我们从历史走来,历史是我们生存的依据,我们应该尊敬历史,敬畏历史。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人们只有对历史有深刻的体悟才能在面对挑战时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欲知大道”,何以“为史”?尹杰钦从“为史以知大道”的基本思路谈起。他指出,一方面同学们要通过学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通过学习去了解国情,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同学们要通过解析和评述相关历史进程中的事件背景、原因、人物活动,学会用历史的思维去剖析社会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尹杰钦还提出“为史以知大道”的三点基本要求是善于认识“史”、善于把握“道”和善于领会“知”。
“欲知大道”,怎样“为史”?对此,尹杰钦提出了四个“为史”的训练方法。一是勤于阅读,他说道:“每次阅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可在阅读中领略不同的‘大道’”;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社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三是勇于讨论;四是敢于习作。他表示,习作不仅仅是“大道”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大道”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历史前进的车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掌握‘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历史观有助于我们实现寻梦、追梦、圆梦的伟大征程。”尹杰钦感慨道。
新闻链接:
尹杰钦,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我校“教学名师”,我校“教学优良榜教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负责人;湖南省高校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标兵”、湖南省“省级理论学习服务专家”、湖南省“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