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6日,土木工程学院师生32人前往邵阳市洞口县雪峰山下村镇开展“魅力乡村,筑梦雪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爱心支教,精心呵护美丽蓓蕾成长
支教的地方是一个废弃的教室里面布满灰尘,所有的教学设施只有一块泼墨的黑板。桌子是向当地村民借的圆桌的。教室里的装饰只有黑板上的板报和“欢迎小朋友来上课”几个大字,组成了这些天的简易课堂,虽然简陋但却温馨。
“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简陋的教室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我想当运动员,我要为国争光”、”我想当老师,教孩子们知识”、“我想当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奥秘”……外面的雨嘀嗒嘀嗒的落在教室的屋檐上,屋里的同学们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并在上面画上翅膀让梦飞翔。最后老师拿出梦想树孩子们把“叶子”贴在树上,让小树枝繁叶茂。百花因有梦,所以舞动着青春的旋律;人们因有梦,所以才能走上成功的大道。这棵怀揣着孩子们梦想的“梦想树”在孩子们的呵护下一定可以茁壮成长成为一棵苍天大树。
播撒孩子们希望与梦想的种子,支教活动是不够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7月13日上午,“魅力乡村,筑梦雪峰”实践团于邵阳市大合村开展了“美丽蓓蕾”防性侵教育活动。志愿者们为生动形象的展示活动内容,不仅准备了活动道具,更准备了投影仪等设备。为了丰富当地人们的生活文化生活,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表演节目。除了节目以外,文艺汇演还有助学金发放仪式与捐书仪式。勤奋努力的好学生给村里的孩子树立了榜样,为了激励更多的寒门学子奋发向上,实践团为五位学子捐赠了补助金。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带去了八百册图书,联合当地村委共建“砼心筑梦小书屋”,让当地的孩子们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希望与梦想的种子会不断汲取养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专业勘察,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在三下乡活动中,志愿者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初几天,是所有志愿者任务最为繁重的几天,也是天气最为恶劣的几天。接连不断的大雨对于需要外出工作的勘察组成员们是极大的挑战,但面对如此情况,他们并未屈服。
“我们在这里取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当地人都喝上干净的水,”这次水文检测的指导老师邓仁健说到。据悉,当地地下水资源丰富,但从未有过团队来此进行水文检测。勘察组的志愿者们此行的目的就是确保当地水源的的安全性。为采集回龙泉、养猪场排放废水、大合村河流各段水样,及测量大合村附近村落桥梁数据,勘察组成员不得不冒着大雨前往河边寻找排污口,蹲守着废水的排放。任务结束,志愿者们审视着彼此湿透的模样,不由得相视一笑起来,感到甚是快活。他们或许平凡,却在努力用实际行动演绎生命的璀璨。
水环境生态治理是大合村发展的重要一环,勘察组在三下乡活动期间内对大合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排污治理方案设计等进行勘测,助力邵阳洞口县大合村的发展振兴,与大合村村民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农村建设发展
为促进新农村发展、体察村落民意,政宣调研组也在同步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建设方面、政府对扶贫政策的重视程度、村民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及国家具体扶贫政策等问题,与村民进行深入沟通。
经过几日的调研工作,一位志愿者表示:“调研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合村的淳朴民风。村民们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研访谈,还有很多村民给外出调研的我们倒水喝。”即使面临语言不通、受众年龄普遍较大以及暴雨天气等困难,志愿者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使得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每户村民家里都张贴着毛泽东和习近平的画像,当地人始终把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谆谆教导每一代人要为自身生活谋幸福、为国家发展谋出路,不忘勤俭节约。调研组短短的几天调研工作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在恶劣的天气下顺利地完成有效问卷调查228份,为了解现代化新农村现状收集并统计了最真实的数据。
红色传承,品蔡锷精神祭雪峰英魂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向优秀的前辈学习,7月10日下午,志愿者带领着孩子们来到了蔡锷故居。解说员绘声绘色地向孩子们与实践团队展示了蔡锷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在解说员的努力下,孩子们重温了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洗礼。
除了蔡锷公馆,雪峰山也留下了志愿者们的身影。上山的路蜿蜒崎岖,路边上杂草丛生,山上烈士们建的战壕相通相连。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们为向革命先烈致敬,诵读完祭文后,当地村民还向大学生志愿者们讲述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革命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继往开来。
据悉,土工程学院“魅力乡村 筑梦雪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雪峰山下的山门镇、桐山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支教、防性侵安全教育、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红色革命教育、美丽家园环境整治教育实践等系列活动,并利用土木工程学院专业优势,通过对乡村路桥检测、水利水资源勘察与水质取样检测、村落给排水规划等为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更是得到了市县镇村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与地方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