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为桥可以通有无,以语言为桥可以慰冷暖。5月10日上午10:00,我院赴泰支教毕业生座谈会在十教大会议室召开,即将赴泰国支教的五名学生——尚金菊、程禹嘉、李旷怡、邓淑艳、冷菊芝与大家分享了一路走来的经验。我院院长谢奇勇、党委书记刘奇玉、党委副书记颜柯、副院长李胜清、团委书记罗振军出席此次会议并与即将赴泰支教的五位毕业生作了亲切交谈。会议由颜柯主持。
08级文学三班的程禹嘉告知了大家这次赴泰的选拔程序:去年12月去初试,初试通过后一起到湖南省进行心理测试,随后赶到武汉进行综合测试包括:试讲和中华才艺环节,最后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有:任课讲课技巧、对外礼仪、境外生存技能和中华才艺以及学习一些基本的泰国语言。
鱼与熊掌兼而得之。08级汉语言一班的李旷怡,不仅成功申请赴泰支教,今年也顺利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今天刚从北京办完相关手续回来,舟车劳顿未经休息后便径直来到座谈会现场。她的发言中提及到了关于申请赴泰的一些硬性要求:普通话二级、英语四六级证书,必有一项中华才艺可以对外展示,而李旷怡的才艺则是书法。
尚金菊、邓淑艳、冷菊芝三位赴泰毕业生也分别从在培训阶段的经历、这次赴泰使命和所做的准备等方面谈了各自情况与感想。借此机会,大家纷纷表达了对学院能提供这样一次机遇,以及老师对同学们的有心照顾的感谢。
尽管赴泰支教生都是经过众多考验、层层选拔出来的全国优秀代表,但谈到即将开展的工作,支教生还是感到责任重大。对此李胜清老师特别强调:主要任务是文化传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中华精神的传播。多与大家交流,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教学。“你们五个人是就是五个符号,五个中国符号。”
谢院长笑称自己是苦口婆心建议大家要把大学奋斗之心贯彻到以后的事业中。“要做就要做好,能做就要做到最好。”同时也提醒赴泰同学要多与父母沟通,排解他们的担心,要用理智的方式处理好各种与家人、朋友、恋人问题。
刘书记更多次叮嘱同学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能代表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播撒友谊的种子是一件光荣的事。你们到那以后要把它作为一个新的的起点,继续学习。”
会间,学院老师们更是与同学唠起了家常,聊到以后去泰国后的饮食起居、与人交流等问题,谈笑风生中还用泰语翻译了一些例如“吃饭”等简单用语。“座谈会时间不长,却感觉格外温暖。千言万语道不完心中嘱托,只愿你们一切顺利安好。”颜柯副书记深情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我院从04年开始就陆续有同学赴泰支教,与以往的每届一名同学相比,此次五名同学一道赴泰可谓是“异常壮观”。学院已经提前为五位赴泰的毕业生安排了毕业论文答辩,本月12日,五位志愿者将赴泰进行为期10个月的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