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建筑学院“三下乡”:决战震中大滑坡

作者:赵胜男 来源:建筑学院 日期:2011-08-23 浏览:308

 

 

    截至8月17日,湖南科技大学四川灾区科技服务团队在莲花心沟的沟道监测还剩下震中大滑坡这一片没有完成。早上八点,服务团一行扛着全站仪、脚架等相关仪器,携带着简单的干粮从震源新村出发,前往震中大滑坡完成莲花心沟的最后监测任务。

    李太白曾著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由此可见蜀地道路行进的艰难,但震中大滑坡的路却是比蜀道还要难!在莲花心沟遥看大滑坡时也许会被它的壮观所吸引,想要上去一探究竟,但真要深看,爬起来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山上本来是没有路的,为了让去震中的路更加顺畅,8月2日监测组专门安排了两人开路,经过两天时间的奋斗,两人开路小组不负众望,终于开辟了一条去往震中的道路。但临时开辟的简陋道路极其危险,扛着沉重的仪器一不下心就会滑倒或者摔倒,很多路段呈70度左右的倾角,并且只容得下一个人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身子必须要靠着山体,四肢并用,因为路的另一边就是陡峭的滑壁,乱石嶙峋,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滚下山崖,后果严重。

    幸运的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上午10:00,服务团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经过短暂的仪器校准后,监测组开始着手于测量工作。服务团队所谓的“震中大滑坡”一词原是源于地震将一座山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顺山势向下滑,形成了另一个山坡,由此可见当时地震的威力有多大!大滑坡上全是碎石,颜色多样,形状各异,在地震过后的一两年来此的游客很多,大多数人会拾上一两颗震源石做纪念。

    经过9个小时的测量,服务团队在晚上7点整完成了任务,把大滑坡大部分扫完。下山时,天已经全黑,团队成员依靠手机照明,于晚9点安全抵达震源新村。

    至此,监测组的沟道监测任务完成了95%,还需查漏补缺才可把牛圈沟和莲花心沟的精确地形图完成,并由此分析出泥石流对沟道的冲淤变化。